四亿天价古画《稚川移居图》的传奇身世
2011-06-23   作者: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

  古画《稚川移居图》缘何拍出4亿天价?
  画中葛洪与广东罗浮山有什么关系?
  其创作过程和流传经历,充满着传奇故事……

  4.025亿元,最昂贵的古画

  在刚结束不久的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元代画家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拍出四亿元的天价,继黄庭坚的书法《砥柱铭》(4.368亿元拍出)之后,掀起又一轮古代书画的拍卖热潮。
  一幅画,四个亿,对业外人士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对知道内情的人来说,却在预料之中。
  首先,元代书画的整体价格在拍卖市场上就很高。元代时间不到百年,却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新天地,还诞生了赵孟頫,以及被后世统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书画大家。
  古代书画的寿命只有一千年左右,而有近八百年历史的元代书画,尤其是名家书画,显得弥足珍贵。今天元代书画已经非常稀少,而且大部分作为国宝,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鲜有散落于民间者。即便有,也不肯轻易出手。这就使得元代书画极少露面于海内外各拍卖场中,偶有露面,就显得“牛”气冲天。
  其次,“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其书画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代表着元代绘画的最高水平,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2010年,他的《秋山萧寺图》以1364万元成交,《煮茶图》更是以3136万元的高价成交,而《稚川移居图》四亿多元的成交价,毫无悬念地成为中国拍卖史上最昂贵的古代画作。

  独特的“繁线密点”绘画风格

  《稚川移居图》为立轴,设色纸本,纵120厘米,横56.7厘米。描绘了东晋葛洪携带家眷移居罗浮山,修道炼丹的故事。罗浮山位于今天广东省博罗县境内。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画中骑在牛背上的葛洪,身穿道袍,神情专注于手中的书卷,边走边看,全然不顾随他同行的家人。
  他身后,妻子和两个孩子同骑在牛背上,小的抱在怀里,大的坐在身后。随葛洪夫妇一起移居的,还有他的仆人们,他们或提着鸡笼,或牵着牛羊,或挑担负重,把生活必备之物搬运到山上。一路崇山峻岭,飞瀑流泉,几间茅草屋掩映在深山之中,屋前的庭院里,先行到达的仆人,在打扫庭院,迎候主人的到来。画面非常有感染力。
  《稚川移居图》通幅运用焦墨,间浅赭色。峰峦叠嶂,楼阁参差,整个画面显得生动细腻,笔墨沉酣,当是王蒙的成熟代表作。王蒙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外孙,从小跟着外祖父学画,诗文书画皆有家传,绘画成就尤高。
  他的山水画,早年受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开创出独特的“繁线密点”绘画风格。他独创了牛毛皴法,这种皴法非常柔细,很像牛毛,特别适合表现南方山水的温润秀美。

  王蒙为何钟爱“葛稚川移居”

  《稚川移居图》画中描绘的不是北方的崇山峻岭,而是南方茂林修竹的小溪潺潺。其《煮茶图》,也以卷曲、细密的皴笔,表现山石的肌理结构,画面流畅娟秀,挺拔而柔和。同样使用牛毛皴法的存世画作还有《幽壑听泉图》,以及《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太白山图》(辽宁省博物馆藏)、《青卞隐居图》(上海博物馆藏)等。
  除此次拍卖的《稚川移居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蒙另一幅《葛稚川移居图》,同样是描绘葛洪隐居罗浮山的情景;不同的是,这幅画中的葛洪,正牵着一只鹿站在桥上,回头张望落在后面的家人。他的身后,有背着琴的童子,牵牛的仆人,抱着孩子骑在牛背上的妇人,以及跟在牛后面行走的女眷。
  专家称,除了存世的这两幅移居图,王蒙还画了许多关于葛洪的画作。那么,王蒙为何如此钟爱“葛稚川移居”这一题材呢?葛洪和王蒙,尽管两个人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身份也迥然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

  要做勾漏县令的“散骑常侍”

  葛洪出身于三国的东吴世家,祖上曾经担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葛洪因为带兵打仗立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此后屡次升迁,被赐以“关内侯”的爵位。然而,葛洪心里却非常明白,在政治昏暗、社会动荡的情况下,一切荣华富贵都如浮云。他看破红尘,一心修道。
  当朝廷再次提升他为“散骑常侍”,也就是皇帝的侍从时,他婉拒,反而请求去广西勾漏县做一名县令,因为他听说离勾漏县不远处,出产炼丹用的丹砂,到那里为官可以就近采丹砂炼丹。
  得到皇帝的允许后,葛洪就带着家人上任去了。当他走到广东的时候,被当地的官员挽留,隐居在罗浮山里修道炼丹。期间,他著书立说,先后写成《抱朴子》、《神仙传》等书。最后,老死罗浮山中,后人传说他羽化成仙了。

  王蒙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偶像

  王蒙的人生经历,与葛洪非常相似,他也曾担任过负责审理案件的官职,后来因为元末社会动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朝政权摇摇欲坠,王蒙于是产生了归隐的念头,想做一个像葛洪那样的世外高人。
  他把葛洪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偶像,因此创作了很多以葛洪移居为题材的画作。在这些移居图中,画家笔下的葛洪总是身穿道袍,表现出一副置身世外、悠然自得的样子,这反映出王蒙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事实上,王蒙在创作完这些画作后不久,就因为社会动荡,而效仿葛洪隐居于山中。只不过,他隐居的地方,不是罗浮山,而是浙江余杭的黄鹤山。
  隐居期间,他创作了不少山水画作,包括上面提到的《太白山图》、《夏日山居图》、《青卞隐居图》以及《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等。

  过云楼珍藏的《稚川移居图》

  明朝建立后,年过花甲的王蒙,不顾友人的劝阻再度出山,担任泰安知州。后来他因为与密谋造反的朝廷官员有交往,而被捕入狱,不久死于狱中。王蒙死后,他的作品也受到牵连,许多被销毁,以至今天王蒙的传世画作非常稀少。
  他的《太白山图》今天得以存世,是因为当年的收藏者裁下了画中王蒙的印章,才躲过一劫。从图中的题诗和印章也可以看出,这些画作都有着复杂而坎坷的流传经历。
  此次拍卖的《稚川移居图》上,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20余枚收藏印,极为珍罕难得。后来,《稚川移居图》入藏苏州顾氏过云楼,被收录在《过云楼书画续记》中。
  苏州过云楼,是晚清民国历史上蜚声中外的收藏世家,一向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誉。今天,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倪瓒《竹石桥柯图轴》、唐寅《洞庭黄茅渚图》和石涛的《细雨虬松图轴》等,都曾经是过云楼的旧藏。
  《稚川移居图》入藏过云楼后,被视若拱璧,可惜身逢乱世,屡遭劫难。1937年日寇轰炸苏州,顾家园林、假山尽毁,过云楼藏品大部分化为灰烬。幸运的是,《稚川移居图》秘藏于顾家书房,避过一劫。此后,顾家后人连夜把《稚川移居图》和其他藏品转移到上海租界。

  风雨辗转八百年的传奇身世

  上世纪六十年代,过云楼被抄,顾家后人珍藏的大批书画均被查抄,其中就包括《稚川移居图》。据说,《稚川移居图》被抄后,一位顾家后人以为永失此图,极度绝望下,纵身跳入冰冷的苏州河。
  1977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家钟银兰与书画鉴定权威郑为、承名世一起到苏州博物馆,鉴定一批“文革”中抄来的书画,赫然发现其中有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此前它一度被人们怀疑已经被毁。
  钟银兰鉴定完《稚川移居图》后,认为此图比故宫收藏的《葛稚川移居图》更为精彩。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画极精,令人激动不已。”随后,三位专家为该画能入藏上海博物馆而积极奔走。但数年后,该画却从苏州博物馆“失踪”了。
  原来,由于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自过问,顾家的旧藏物归原主,王蒙的《稚川移居图》因此还给了过云楼顾氏后裔,成为过云楼第五代顾笃瑄的收藏。
  在历史风雨中辗转八百年的《稚川移居图》,以精妙的笔墨、传奇的身世,创造了古代书画拍卖市场上的崭新传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稚川移居图》成第二高价古书画 2011-06-10
· 元代《稚川移居图》拍出4亿元创我国古画纪录 2011-06-05
· 游资盯上了书画艺术品 2011-06-15
· 新资金来势猛 近现代书画现天价 2011-06-14
· 黄金书画是浮云 葡萄酒投资最赚钱 2011-06-14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