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银行不断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其中也不乏无奈。事实就是,在信贷收紧和通货膨胀的双重背景之下,银行面临着尴尬的两难处境:一方面随着央行今年以来连续4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被提高至创纪录的20.5%;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抵消了加息的作用,银行存款面临大量流失。
银行的主营业务就是存贷业务,利润来源就在于存贷差。存贷比的红线不能超越,只能以存代贷,自然存款越多,可贷款量才能越多。通过产品设计,短期理财资金可以很自然地成为银行的存款,来发挥月末和季末“冲量存款”的作用。
银行人士表示,一般的产品是月末购买,月初计息,这种设计就使得客户在购买理财品之后,钱首先是被冻结在了账户里,作为银行存款进而改善了银行的贷存比结构。流动性强,投资灵活的短期理财产品也成为银行“吸金”法宝。据统计,目前市面上的短期理财产品,一般以5万元为门槛,但是随着投资者的关注度的升高,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门槛的短期理财也悄然兴起。当然收益率也遵循与其他理财产品一样的规律门槛越高,收益率越高。同时,银行还采取滚动发行的方式把短期吸引效应转换成对客户的持续黏性,对客户形成“车轮战”的营销。
但是,数量众多,同质化严重成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通病,因此,银行为了快速“吸金”,不断刷新理财产品的收益,这也是理财产品收益看涨的一个根本原因。其次,通过“稍许”的让利,银行既获得了客户,又摆脱了贷存比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