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创新背后难掩风险
2011-06-16   作者:金苹苹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2011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狂飙突进”,当股市震荡、楼市遭遇调控、进而市场上又传出基金发行坠入低潮期的消息时,银行理财产品却以其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市场上大量“吸金”。
  然而,在银行理财“一股独大”的背后,一些潜藏的风险也正在凸显,这不仅值得投资者重视,也值得业界深思。
 
  狂飙突进的市场

  与2006年“初出茅庐”时的青涩相比,5年后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然成为财富管理市场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此前在一篇研究股市资金去向的文章里曾提及,今年一季度末,偏股型基金的持股市值只有1.7万亿左右,仅占流通市值8.5%,与2007年基金市值占流通市值30%相比,不难发现主力资金正逐步撤出资本市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总规模2006年才4000亿左右,目前已达7万亿,而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却从2007年的3万多亿降至目前的2.3万亿。此外证券公司理财规模只有1270亿,阳光私募的规模是1000亿。
  这一组数据的此消彼长,让李迅雷得出的结论是“资金主力已经成为银行的客户,且其增量资金主要投资于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李迅雷认为,2008年股市非常低迷的时期,恰好给了银行一个机会可以趁势发行几乎是无风险的理财产品。此后的2009年,由于银行信贷规模大增,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的理财产品规模也相应扩张。2010年以来,通胀压力日增,银行发行的各类抗通胀的理财产品又大行其道。有各类投资标的的理财产品不仅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较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丰富,而且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特色,更是吸引了不少客户。
  至于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一股独大”的原因,在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看来,则是其“短期化”和“收益率较高”这两大特色使然。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发行短期化产品居多。如此一来,产品发行的频次必然提高,从而间接导致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增大。”方瑞如此解释,他进一步指出,由于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大量理财产品都是投资于债券市场的稳健型产品,且收益率较存款利率高,故而也颇受投资者青睐。尤其是在股市和楼市的走势均不明朗的当下,更是部分资金的“避风港”。“所以说,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自身的较高收益与短期化特征外,今年以来其他投资市场的走势,也间接造成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井喷。”

  艰难创新

  来自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5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7085款,基本已实现去年全年发售量的72%。尽管在数量规模上迭创新高,但细看一下当前市场上发行的产品,不难发现产品的同质化特色非常明显。
  与往年银信理财产品独当一面的情况不同,进入2011年以后,银行理财的“市场明星”变成了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但在这些产品大行其道的背后,也显示出该市场创新的艰难。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市场上,工商银行发行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步步为赢”,让投资者和市场人士看到了此类产品的创新点。据了解,“步步为赢”系列理财产品是介于一般的无固定期限理财产品以及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之间的一款新型理财产品。该系列产品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各类债券、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组合。“步步为赢”系列两款产品特色便是,其收益随着持有日期的增长而增长,因此较一般理财产品的收益更有竞争力;同时,“步步为赢”系列理财产品没有到期限制,相比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更为灵活。
  据工行上海分行个金部人士介绍,“步步为赢”有两类产品,其中“步步为赢1号”适合较长期的投资者,“该产品的投资期限可以达到1年以上,一旦持有超过1年,收益率便升至4.4%,投资超过6个月,投资收益率则是4%。”相比较而言,“步步为赢2号”则适合短期投资者,起购金额为人民币5万元,1至6天的收益率为1.30%,7到13天的收益率为1.8%,14到20天的收益率为1.9%,21到27天的收益率为2.0%,期限超过28天,收益率将达2.1%。当然,一旦遇到加息,工行还将根据市场利率变动不定期调整各档次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
  对于工行这一产品的设计,方瑞坦言这已经算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创新。“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的一大特征就是同质化严重,各家银行发行的产品都大同小异。”也因此,在与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抢夺客户获得成功后,银行业内也存在一轮新的客户争夺战。
  不过银行业内人士也坦言,目前市场创新不足,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市场的相关走势密切相关。某国有银行个金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此前发行的一些挂钩型理财产品,由于挂钩标的涉及商品、股票等高风险标的,所以在目前部分市场走势偏弱的情况下,投资者渐渐对这类产品失去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低,也造成了目前稳健型产品的风靡。

  风险不可小觑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行,只能说明在目前投资渠道有限的条件下,投资者选择了一种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以使得自身的资金得以有效保值增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目前“独步天下”的背后,一些潜藏的风险也正在凸显。
  方瑞首先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存在的部分风险。“目前很多银行面向高端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虽然收益较高,但是这些产品的本质多是一些融资型信托计划,故而这些信贷类产品的风险在于,融资方的还款能力是否可以得到有力保障。”方瑞表示,这类产品只有在融资方有一定的资产作为质押或抵押作为风险控制的手段,才能使投资者的资金有所保障。
  此外,他指出目前市场上风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很多也不是投资者想象的那样“稳健可靠”。“固定收益类产品,并不是保本保收益产品的代名词,这些产品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同样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比如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利率的变化等,都可以造成产品收益的变化。投资者可以仔细看看一些产品的分类,明确写着‘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因此投资者也不能在投资前大意,必须认真研究其中的风险。”
  除了产品的市场风险,银行理财市场自身固有的一些制度漏洞同样值得大众警惕。“银行理财产品的法理基础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其质押融资和流动性问题尚未有定论;同时,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也尚待界定,二者之间究竟是债权债务关系抑或是其他关系?”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王增武博士如此分析,他认为这些问题都制约着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投资者。他同时提醒,银行理财产品的透明度不够,“目前该市场的信息披露不透明,亟待统一健全的监测体系出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当然,最重要的是第三方评价的缺失,直接造成了目前的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揭示的缺失问题。“只有监管机构和第三方评级机构协调配合,建立起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解决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水平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错配的问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揽储背后:短期理财产品也有陷阱 2011-06-15
· 银河证券称非法理财案系个人行为 2011-06-15
· 理财胜通胀不易 产品表现不佳 2011-06-14
· 从五万到百万 银行理财门槛频提 2011-06-14
· 银行理财产品“血拼”拉存款 2011-06-14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