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在经历近两个月的下跌后,无论老基金还是正处于建仓期的新基金,净值都遭遇了较大幅度折损,净值在0.5元以下基金频频出现。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已有12只基金规模再度降至1亿元以下,濒临清盘“红线”,部分一对多产品面临即将清盘的风险。
12只基金降至亿元以下
一向以稳健投资的公募基金,自今年4月以来的这轮下跌行情中再度遭遇重挫。统计显示,截至10日,仅有南方隆元、鹏华价值、长城品牌等7只基金仍然保持着正收益,跌幅最大的银华内需、天弘精选混合等基金跌幅甚至在15%以上。
假设基金规模仍位于一季报披露水平,那么随着净值的不断下跌,目前已有12只基金资产规模低于1亿元。其中,天弘永定成长、东方策略成长以及天治趋势三只基金资产规模在8000万元以下,万家双引擎则距离5000万元“红线”仅一步之遥。而根据开放式基金的合同规定,清盘条件主要有两条:一是基金持有人连续60日不足100人,二是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也就是说,如果市场出现进一步下跌,那么这几只基金将面临被清盘的风险。
WIND数据同时显示,另有22只基金徘徊于破亿(资产净值在1亿元和2亿元之间)边缘。其中,泰信优势增长、宝盈核心优势、汇丰晋信2026和天弘深证成指的资产净值均在1亿元附近,形势岌岌可危。若A股市场再度出现下跌,随时都可能引发这些基金的集体破亿。
值得注意的是,以追求超额收益收取业绩提成的专户一对多产品也未能幸免,部分产品已逼近20%清仓线。根据专户一对多产品持有者自发收集的净值表显示,目前中行国泰中诚消费2号、招商瑞泰等多只产品净值已经徘徊在0.9元附近。
次新基金遭遇净赎回
对于159只成立不足一年的次新基金来说,可谓生不逢时。多达105只次新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持续下跌,其中更有34只亏损已超10%,次新基金轻仓或建仓期带来的避险功能近乎全失。而截至6月10日,今年以来成立的40只偏股型新基金,除了几只5月底6月初成立的单位净值在1元面值及略高之外,其他新基金几乎全军覆没,其中8只下跌超过10%。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部分基金经理过于激进,使得基金净值在短短一两个月间就下跌了近10%,遭遇了基民集体出逃。
交易所信息显示,上周上市的上证新兴产业ETF和上证非周期ETF分别净赎回2.17亿份和0.543亿份,净赎回比例达20%左右。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机构帮忙资金撤退不无关系。他表示,帮忙资金一般有较高的收益要求,如果行情好可能会多放一阵,一旦可能出现大幅下跌这些资金就会及时撤退。从目前新基金募集情况来看,很多基金“注水”严重,一旦这些资金集体撤离,成为“短命”基金的可能性也很大。
避免清盘仍有办法
虽然已有基金规模下跌至警戒线附近,引发市场对其可能遭遇清盘的担忧,但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持有人多、基金公司可自购解决等问题,短时间公募基金出现清盘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专户产品一般设有清仓线,如果市场进一步下跌,随时可能像阳光私募一样出现提前清盘案例。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告诉记者,该公司就有一只小基金,经常被媒体质疑是否会出现清盘。但是实际公募基金出现清盘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使到了必须召开持有人大会的地步,也几乎不可能出现几百个、几千个持有人同时同意清盘。况且基金管理公司还可以利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基金,即使暂时出现基金资产净值小于5000万元,也还有很多时间来扭转局面。2008年就曾有多只基金在一段时间资产净值一度跌穿5000万元,但最后市场反弹,警报也就随之解除。
某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基金相关法规并未作出类似“清盘”规定,所谓“清盘”之说仅见于某些基金的合同中,并有附加条件。而证监会相关工作人员曾公开表示,“迄今为止,并没有基金被清盘,由于清盘影响非同一般,所以都会按程序走的。”
但对于持有人结构相对简单的专户一对多产品来说,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产品类似于阳光私募,持有人数量较少,如果亏损过大提前清盘的可能性很大。去年,某著名公募基金旗下一只产品,就曾出现因业绩过差而提前清盘的案例。如果市场出现进一步下跌,这些产品仍然持续目前的投资策略,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清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