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考核存贷比引发的连锁效应正在传导到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产品市场,基金对银行理财产品围攻货币市场基金的担忧也接踵而至。
从6月开始,各家银行将向监管部门每月报备月末“日均存贷比”,而不再是之前的每季度末考核。显然,按月考核会加大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冲存款的冲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尚未到6月末,基于“监管层按月考核银行日均存贷比银行大发理财产品揽存货币基金等固定收益产品面临严重冲击”的逻辑,基金业内人士已经纷纷表示出担忧。
“事实上,基金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面临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已经是既成事实,我们担心的是,银行在加大发行理财产品揽存的力度后,货币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是否会经历新一轮的规模缩水?”有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坦言。
数据显示,2008年,货币基金总规模为3891.74亿元;2009年,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为2595.27亿元;2010年,货币基金总规模仅为1532.77亿元。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基金公司借助货币基金冲规模的现象减少,另一方面,从他们实际掌握的情况来看,即使剔除了冲上去的规模,货币基金的真实规模肯定是年年缩水的。
基金界人士忧心忡忡,是因为和货币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在诸多方面占尽优势。
优势之一便是收益。记者查看了几家商业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介绍,每天可申购赎回的理财产品过往年化收益一般在2%至3%之间,一般期限两周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超过4%,45天以上可达4.5%。此外,记者还从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以前在季度末冲存款的时候,有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了6%。反观货币基金。好买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75只货币市场基金7日年化收益最高的是长城货币市场(200003,基金吧)基金,其收益为5.6020%,建信货币基金、农银汇理货币B以4.7040%、4.6710%
的7日年化收益紧随其后,7日年化收益在4%以上的仅8只,有4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不到2%。
很显然,货币基金中收益最高的产品比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高,但投资者很难有把握说自己一定能买中这一“较小概率”。对投资者来说,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货币市场基金是确定收益和概率的问题,偏重“固定”的投资者大多会愿意选择确定的较高收益,而不是概率性的高收益。
更让基金业人士顾虑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不仅拥有现实的优势,其优势还有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得以扩大。在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和信贷政策从严的背景下,银行的利差收益明显增大,银行理财产品也能从中分享一部分利差收入。
此外,货币基金一般是T+2日到账,且在申购当天没有收益;而一些银行推出的日日盈类的理财产品申购当天即可享有理财收益,赎回资金能实时到账。这对注重资金短期效益的投资者来说都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有商业银行人士称,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基金的显著冲击可能要从本月末开始显现。从本月起银行月度报表里新增日均存贷比指的是月末日均,并不需要每天都上报当日存贷比数据,所以临近月末才是银行大发高收益理财产品揽存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