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地铁看伦敦
2011-06-13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伦敦地铁最热闹的时候是球赛前后,球迷们都穿着自己支持队伍的球衣,戴上小丑帽,还有哨子、和最重要的啤酒,一拨人汹涌而上,在车厢内载歌载舞,连伪球迷也深受感染。
  我记得我看到伦敦地铁的第一感觉,绝对是失望。它狭窄、陈旧、不透气,我一直告诉自己要体谅这交通工具已经有140年历史。
  伦敦地铁上的乘客,大多是住在城市郊外的上班族。大部分人都戴着苹果耳机,找个柱子或者车厢壁靠稳后就打开报纸或者小说。 英国人普遍都比较爱阅读,其实漫长的交通加上地铁内又没有手机信号,阅读是最适合不过。
  经常能发现不少人下车时将报纸留放在座位上,而另一个乘客也会不客气地拿起来继续阅读。难道英国人也走共产主义路线?原来不少报纸都是在各地铁站口免费派发,只靠广告来作收入。当打开网络既能读、听、看新闻时,报纸也只能在短短的地铁路程上体现其价值。
  因为是免费,而伦敦又是一个移民城市,为了能获得更多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读者,报纸的英文水平要求很低,像我当时这种初来报道者,除了个别专业名词,也能通篇阅读起来没有困难。 这些免费报纸除了报道当天的国际国内大事外,更偏重于社会八卦新闻来吸引读者。 类似我这种不算太闻窗外事的人每天上班时一定会拿一份,并看到津津乐道。 但一片免费报纸降低国民语文水平的批评也紧接而至。
  其实自己也算是这五年来经历过伦敦报业界的更替。随着网络发达,传统媒体倍受威胁,才会出现了以免费求生的地铁报纸。但始终竞争激烈,当中的三份同类型的免费报纸现在只剩下Metro还生存着,而有眼光的商家就发行了其他类型的报刊,例如以金融为主的City AM (金融城早晨报),专攻女性市场时尚杂志Stylist 及以体育赛车为主的Shortlist。 在2009年的年底,发行于1827年的Evening Standard以“Free Quality Paper”为亮点加入了免费报纸行列。幸运的是,ES没有因为免费而降低了报纸质量,现在成为了我练习英语的读物。
  尽管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免费报纸,但银行家们始终手持着那份橘黄色的《金融时报》,作为身份的象征。这几年智能手机大行其道后,书刊也得逐渐让步。现在的地铁乘客,特别是年轻人,大都手握着一部爱疯,列车行走在地下没有信号时就玩一下小游戏,待出了地面就立马Facebook和Twitter。地铁上的风景才是苹果最成功的广告。
  在地铁上除了看书,看乘客更是好玩。满车的乘客,可能说着不下十种语言。尽管我不生于此,亦不长于此,但就是这种多文化氛围,为自己贴上Londoner的标签。而每逢周末,从周边的小城小镇,就涌现了一大批non-Londoners,每个人都盛装打扮,奔赴城内最好的酒吧、剧院、餐馆。
  伦敦地铁最热闹的时候是球赛前后,球迷们都穿着自己支持队伍的球衣,戴上小丑帽,还有哨子、和最重要的啤酒,一拨人汹涌而上,在车厢内载歌载舞,连我这种伪球迷也深受感染。其实我没关注欧冠的赛果,那晚刚好晚饭过后,搭上地铁,遇着一车厢的曼联球迷,可都耷拉着脸,无精打采,赛果也不言而喻了。遇上这种情况,都得万分小心,这帮球迷最伤不起啊。
  到现在,我几乎能默写出伦敦的地铁图,哪里到哪里瞬间就能计算出最短路程,只要看到那红蓝圆圈标志,我便不怕在这个城市里迷路,更可况车上还有免费的报纸、和与我相仿的乘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去旅行,为哪般 2011-05-20
· 高尔夫旅行者蓝皮书 2011-05-05
· 中国旅行团如何游欧洲 2011-04-27
· 宝格丽2011春夏男士旅行袋 2011-03-30
· 一件T恤是如何完成环球旅行的 2011-03-3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