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菱科技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对此,多位基金投研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股发行价格高企、市场低迷、新股连连破发等因素影响下,机构冷对新股询价是必然。有基金经理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新股合理定价。
部分基金半年未参与询价
“今年以来新股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太高,上市后连连破发,如果一直这样,询价机构必然会越来越少。这不一定就是公司的问题,但是询价机构数量不足导致中止发行的现象迟早要发生。”一位基金经理说。
事实上,今年以来,许多基金经理对新股询价、申购表现得非常冷淡。“我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参与新股询价了。”深圳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说。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也表示,其所在公司有大半年时间没有参与新股申购了。此次新股中止发行是一个信号,说明新股价格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机构对新股热情下降,参与度非常低。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几大原因:首先,今年发行的新股股价比较高,不少新股上市后就破发,给机构投资者带来亏损。所以,机构会尽量少参与或者不参与新股申购。第二,新股发行节奏快,机构投资者应接不暇,所以,对单个品种的关注度也会下降。第三,从这家公司本身的投资价值来看,可能部分投资者不那么看好或并不确定它未来的成长性,所以未参与询价。
“最关键的还是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考量。目前新上市公司的同质性太强,规模优势又不够突出,成长潜力很难辨析。而新股发行如此之快,要做到深入研究、紧密跟踪,也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参与新股询价会很谨慎。”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他通常会从行业前景、产业格局、公司竞争力等多方面来考量,从而确定是否参与新股询价,而今年以来并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新股投资标的。
改革发行制度促定价合理
询价机构数量不足,意味着多数询价机构并不认同发行人和承销商给出的价格,说明机构投资者越来越理性,更注重公司的投资价值,而不是一味热捧新股。
“二级市场表现不好的时候,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担心破发,所以对申购新股非常谨慎。但是,如果二级市场表现较好,上市后破发较少,是否就应该容忍过高的估值呢?希望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好的时候,也依然能够保持理性,切实关注公司的投资价值,而不要盲目追捧新股。这样新股定价才会更合理。”一位基金经理发出如此感慨。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认为,促进新股定价更合理不能仅寄希望于投资者的理性,而应该有一些制度上的设计和安排。“在目前的发行制度下,发行人和承销商利益高度一致,他们往往会引导机构投资者给予较高的报价。如果能够有一些改革,使承销商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可能会更利于定价合理化。同时,对保荐人也应加强监管。目前一些保荐人拿到保荐资格后,许多实际工作都是由下属的工作人员完成,保荐的公司出了问题,对保荐人的处罚力度也不够。所以,在这方面如果能有所加强,也会更有利于保证上市公司质量,促进新股定价更合理。”一位基金经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