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以古琴、高端钻石、名家紫砂壶为代表的一些杂项珍品逐渐在艺术品市场脱颖而出,拍卖价格逐年提高,尤其是古琴,已成为杂项拍卖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在2010年12月上旬北京保利五周年秋拍中,一件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又创新高,竟破天荒地以1.36亿元的天价成交,中国古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在刚结束不久的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映心有情———
宫廷御瓷珍玩”专场上,一件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经过众多买家的激烈竞拍,最终以
1.15亿元的高价成交。可见古琴的升值潜力已丝毫不比名家字画和明清瓷器等传统大项逊色。
文人雅藏,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古琴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创始之初,它同瑟与玉磬,被列为堂上之乐,可禁心载道宣德,地位较高。它的音韵深邃苍远、空灵飘逸,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琴、棋、书、画”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之课。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士无故不彻琴瑟”,连孔子亦向师襄学《文王操》,并自作《龟山操》、《将归操》等古琴曲。春秋时期琴已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君子以琴书自娱”等。据史料记载,孔子、司马相如、蔡邕、蔡文姬、嵇康、欧阳修、苏轼等都以能弹琴而著称。现存于世的七百余首古琴曲谱,大多数也都是出自古代文人之手,尤其是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至今仍回荡在人们的心间,古琴成了文人雅士的珍藏。中国古琴文化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的衰弱始于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随着当时国势飘摇,文人士大夫优裕的生活逐渐丧失,宫廷专职琴人日趋减少。特别是清室,与明室琴风盛行不同,皇族不习琴,所藏的古琴仅被视为古董,琴的实用性减弱,宫廷琴艺基本停滞,清末废止科举制度,文人入仕无望,琴的保存和发展大受影响。
古琴由于其特殊的制作过程和材质等等原因,每一张琴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相传明代有专门的斫琴师,选良材、用良工精心制作一张琴,琴的声音非常好,堪称绝妙。古琴形制为7弦、13徽,一般长约3尺6寸5(约120~125厘米),象征一年365天。一般宽约6寸(20厘米左右),厚约2寸(6厘米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屡创新高,拍场称雄
虽说古琴问世已有数千年,但长期以来一直属文人雅士的珍藏,寻常人家根本难见其踪影。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加剧,古琴的存世量日渐稀少,古琴已渐渐被现代社会所遗忘。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不断红火,昔日养在深闺的古琴逐步进入公众的视野,出现在拍卖领域。古琴从刚参拍时的不为人重视发展到今天的受市场热捧,已成为投资理财领域不可或缺的收藏佳品,内地不少一线拍卖公司也开始重点打造古琴拍卖专场。要问过去两年中国内地拍卖市场上最受高端买家追捧的杂项门类是什么?既不是奇石玉器,也不是文房家具,而是更加稀有珍贵的“古琴”,古琴已真正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一匹脱缰的“黑马”。
其实,早在2003年7月,古琴就开始在拍卖市场崭露头角,在中国嘉德2003春季拍卖中,一件唐代“九霄环佩”琴,就曾创出了
346万元的当时古琴拍卖的最高价格,同年11月,号称“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夫妇收藏的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又以891万元的高价成交,对当年的艺术品市场来说,这可说是一个非常高的天价了,中国古琴成交价再度创出历史新高,引发了人们对古琴收藏的关注。但是,在随后五年多的时间里,虽说看好古琴投资前景的人不断增多,但藏有古琴的卖家却不愿轻易脱手,故这几年里拍卖市场很少见到珍稀古琴的身影,古琴收藏陷入了盘整状态。
盘整了数年的古琴行情终于在2009年的艺术品秋季拍卖市场中强势爆发,一批珍稀古琴惊艳亮相,高价成交,轰动一时。如在2009年嘉德秋拍中,一件明代“月露知音”琴以2184万元的成交价再创古琴拍卖纪录新高;在随后的匡时秋拍古琴专场中,吴景略先生收藏的唐代“太古遗音”琴、宋代“龙升雨降”琴和元代“朱致远修百衲”琴又分别以2072万元、1232万元和582.4万元的不俗成绩落槌。进入
2010年后,古琴拍卖更是天价迭出,风光无限,如2010年在北京嘉德春拍中,一件晋太康二年“猿啸青萝”琴以1904万元成交;在2010年11月中旬举行的苏州吴门十周年庆艺术品拍卖夜场上,一张明代晚期的孔府“御书堂”乾隆御用无底蕉叶古琴以5800万元的天价拍出,又创出中国古琴拍卖有史以来的最高价。紧接着,在2010年12月上旬北京保利五周年秋拍中,一件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又创新高,竟破天荒地以1.36亿元的天价成交,中国古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该琴之所以能以1.36亿元成交,除了古琴本身所具备的收藏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该琴除了宋徽宗御制外,还有乾隆皇帝的御题,最终才能锦上添花,身价倍增。
由此可见,看一件古琴的收藏价值究竟如何,除了看其本身的年代外,琴的材质、品相、样式及音色等也不可小觑。此外,琴的铭文也格外重要,自古以来凡良琴则必有铭文。铭文多刻在琴背,内容一般为琴名、题名、制琴时间、闲印、藏印和跋语等,也有刻在龙池上下和两侧。此外,还要看它是否属名家藏琴,是否传承有序,这也是买家们所看重的,有时一些名琴家也是名书画家,他们的书法题刻铭文也会大大丰富古琴的文化内涵,使琴的收藏价值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