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消费者黄先生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诉,其在上海某银行一账户内存有32360元,孰料待他要去取款时,却发现存款被划走了。
据了解,2011年1月30日,该银行分两次将钱款转至某保险公司,用以支付保费。黄先生十分纳闷,自己从未在这家保险公司购买过保险,更不用说授权,这种行为显然侵犯了他的权益。无独有偶,消费者张先生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他从未与保险公司签过任何书面授权协议,而他在某银行的账户却向某保险公司转账了保费1080元。
遇到如此蹊跷的事情,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据银行方面解释,这两起案例均属错扣,原因是保险公司给的信息有误。诸如此类的保费代扣业务,一般均由保险公司这种“高信用评级”的公司发起批量扣款,银行与之根据双方协议操作,按保险公司发出的指令从客户的账户中进行扣款,对于客户的转账授权书,银行并不一一审核。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代扣业务合作协议书》文本,也显现银行不承担对自动转账缴付授权协议的审核义务,其根据保险公司传送的转账缴付保费信息自动扣取保费后,如因保险公司提供的错误扣款信息数据造成银行代扣出错的,保险公司将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保险公司方面则表示,从2009年起,按照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人身保险收付费相关环节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客户在投保时,若选择非现金收付费,须在保险公司提供的银行转账扣款授权申请书上签名授权,并向保险公司提供银行账户号码、名称等相关信息,公司在将客户信息汇总打包成固定数据格式文件后传送至银行,银行会根据保险公司与其签订的代扣协议进行扣款转账。对于这两起投诉,由于操作失误,给银行的信息有误,发生了错扣现象,现已予以纠正,归还了钱款。
对此,笔者认为,保险公司的确需承担相应的后果,但是作为扣款方银行并不能逃避责任。上述两起投诉中,消费者在银行账户中的钱款是在既没有授权,又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划走的,所以银行方面对此要有个交待,不能因为与保险公司有协议而推卸责任。而且银行作为与消费者签有开户协议的一方,必须承担起保证消费者账户安全的责任。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也建议,希望有关银行要规范代扣保费业务流程,加强审核,履行告知义务,防止错扣事件的发生。此外,也有专家建议,银行不仅在扣款前需加强信息排查工作,在扣款后,也需提供后续服务,跟进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