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一年前,大盘几乎是从终点回到了起点。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空仓观望的私募,他们认为最后的底部尚未到来,不到最佳进场时机。
空仓私募依然在等待
空仓私募依旧在等待。金中和西鼎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17.22%的收益率,名列同类产品“榜眼”,而在2008年金中和也凭借出色的波段操作一战成名,荣膺熊市冠军。5月初该公司已经减仓完毕,目前依然轻仓观望。金中和执行总监曾军认为,“6月底或迎来市场的反弹,但未必是底部。何时进场还需紧盯滞涨数据、政策走向,还有市场情绪,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将进场风险降至最低。”同样信奉“趋势为王”的展博投资今年上半年仓位都很轻,最近更是将仓位压低至接近空仓。展博投资总经理陈锋认为,“目前的短期反弹很难说是最后的底部,因为经济基本面仍在下滑,通胀预期还在高位。”
企业盈利下滑可能会在二季报中体现成为私募最大的担忧。一位同样投资业绩名列前三甲的私募总经理表示,“目前还是偏谨慎,主要担忧在宏观紧缩政策下,经济下滑超预期,企业盈利在二季报中的表现比预期差,市场重新对企业盈利进行评估,目前的估值底部不可靠。”
动态评估进场时机
空仓私募在动态评估最佳进场时机,数据、政策、市场情绪是他们观测的主要指标。
曾军表示,首先要紧盯数据。“紧盯CPI数据和GDP数据,进场的最佳时节是经济滞涨程度最深时,也就是CPI位于顶点,而GDP处于低点,两者偏离程度最大时,此时经济最困难,往后都是改善向上,此时进场最安全。”
其次要紧盯政策。如果货币紧缩政策放松,多头千万不要太高兴,因为放松的货币政策只能让经济滞涨的问题更加严重,短中长期都将丧失投资机会;但如果货币政策出现加息,则短期可能是利空,但中长期是利好,这是对经济深层次问题的亡羊补牢。
最后还要紧盯市场情绪,即紧盯市场情绪对前两者数据的反应,只有当恐慌情绪消化后,市场才可能出现见底回升。
是经济周期而非资金面决定股市的涨跌。曾军认为,市场永远都不会缺钱,决定股市走势的还是经济周期,资金只是短期影响市场。从时间上看,6月份又迎来央行的加息窗口,而“加息比不加息好,早加比晚加好”,央行有可能加息。但再加一次息并不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因为目前的利率条件下,而急需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导致长三角、珠三角大量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枯竭,只有当连续加息后,贷款利率达到9%-10%,贷款利率超过或等于企业回报率,国有企业就没有贷款冲动,有活力的民企将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社会资源支持,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