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黑犀牛:猎杀,为了保护?
2011-05-27   作者:沈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中国清代犀牛角工艺品。资料照片
    非洲黑犀牛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珍稀动物,但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黑犀牛、遏制非法偷猎和贸易行为,一直是非洲国家面临的难题。而由于黑犀牛的特殊习性,“越多越好”并非最好的保护。生态保护组织相信,在合理监管前提下开放狩猎,是保护黑犀牛的最好办法。

  经济效益

  现年68岁的约翰?休姆以开出租车和酒店生意发家,退休后在南非东北部建起一座占地6500公顷的狩猎场,名叫“莫里斯戴尔”,那里放养着黑色大水牛、羚羊、河马、长颈鹿、斑马、鸵鸟等非洲特有动物,还有白犀牛和黑犀牛。
  1996年6月,休姆花了20万美元,从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组织的一场拍卖中拍下6头黑犀牛的狩猎权,其中一头公犀牛命名为“65号”。
  2005年7月,在一场为期7天的狩猎活动中,一名来自美国金融服务业的猎手射杀了“65号”,他为这场狩猎支付了15万美元的费用。这15万美元中的大部分归休姆,猎手收获的是狩猎的乐趣,还有“65号”的遗体。
  中间人彼得?托尔梅伦说,这名猎手把犀牛角和犀牛头运送到美国境外一处产业,因为美国法律也把黑犀牛列为濒危动物,要把黑犀牛肢体部位运进美国境内,需得到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特别批准,而该局还没有开过这方面的先例。
  休姆认为,开放狩猎活动是保护黑犀牛这一濒危物种的最好办法,他一直积极推动狩猎黑犀牛合法化。与此同时,他还雇了一名律师,专职负责推动白犀牛角国际贸易合法化的法律工作。
  1994年,一度与黑犀牛一样被列为濒危物种的白犀牛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消失。自2002年开始,休姆每隔一年,用锯子“收割”他所饲养的白犀牛头上的犀牛角。如今,他已收藏了500多公斤的白犀牛角,每个犀牛角都在省政府那里接受过丈量和注册,植有政府颁发的身份认证芯片,分别存放在南非3家银行的保险箱里。对于这些犀牛角,休姆就等着犀牛角贸易合法化的一天待价而沽。
  休姆认为,犀牛角割了会再长,犀牛角贸易合法化能保护犀牛不被偷猎者伤害,并让私人养殖成为有经济效益的生意。
  目前在南非境内,如获相关部门许可,允许买卖犀牛角。一些犀牛角买家也会在专业杂志上刊登广告,收购“合法”犀牛角。2006年7月,休姆获得许可,向南非西北省一位买家运送了84公斤的犀牛角,他估计这批犀牛角的价值最终会流向海外。当时他的售价仅为每公斤8000兰特(约合1200美元),而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一份2008年的报告,犀牛角在亚洲市场的售价已高达每公斤5万美元。按照这个行情,一旦开放犀牛角国际贸易,休姆所储藏的500多公斤犀牛角的价值可达2500万美元。
  休姆认为,白犀牛角国际贸易合法化前景尚且不明,黑犀牛数量更稀少、习性更孤僻,要通过人工饲养进而获取犀牛角作为贸易更加困难,所以开放狩猎是唯一出路。
  如今,狩猎场每年给休姆带来约250万美元的收入:80%来自向其他农场主和出口商出售活的动物,20%来自狩猎活动。

  狩猎等于保护?

  过去数十年内,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尤其是南非和肯尼亚等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国家,一直尝试用不同方法促进野生动物保护、遏制偷猎盗猎活动,而开放狩猎渐渐得到当地政府与大部分生态保护人士认可。
  在肯尼亚,野生动物全归政府管理,私人土地所有者无权处置或利用,想要靠土地合法挣钱,就得把土地上的自然植被清理干净,赶走在那里生活的羚羊、犀牛和大象们,转而饲养牛群或种植农作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部非洲的纳米比亚、南非和津巴布韦等国开始通过立法规范、发放收费执照的方式授权狩猎活动,并允许土地所有者以此获得利润,并控制野生动物数量。坦桑尼亚动物保护组织成员弗雷德?纳尔逊说,南部非洲已经成为一个典范,“虽然他们没有公开说,但那些深入非洲工作的生态保护组织都认为,狩猎可以是成功的生态保护机制一部分”。
  津巴布韦生物学家彼得?林赛在2007年刊登于《生物保护》刊物上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23个国家内有1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开辟作狩猎场地,超过国家公园或其他各类保护区所涵盖的面积。他认为尽管狩猎运动中出现了一些伤害动物的现象,但完全废除狩猎运动,将会有“灾难性”后果。
  林赛指出,肯尼亚1997年下令禁止狩猎或圈养野生动物,由于地方农户无法利用野生动物获取经济利益,肯尼亚拥有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在这30年间数量减少了60%至70%,大部分是因为偷猎盛行以及把大量土地用作饲养家畜或种植农业而导致野生动物无法继续生存。肯尼亚曾经拥有两万多头黑犀牛,如今只在一些保护区剩下大约600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早在1992年就讨论过“雄性黑犀牛过剩问题”。雄性黑犀牛的生殖能力很强,但雌性黑犀牛每两三年只能养育一个后代。就像养牛一样,控制公牛数量,牛群可以扩大更快。因此,包括世界自然基金在内的很多环保组织开始相信,开放合法狩猎也许更有益于保护黑犀牛等濒危物种。

  争议继续

  “65号”黑犀牛死后5年,关于该不该开放狩猎的争论仍未停歇。南非于2004年开始开放狩猎黑犀牛,每年允许猎杀的黑犀牛上限为5头,如今南非政府也加强了监管。狩猎场主人申请猎杀犀牛的名额需要通过国家级机关的审批,并送到独立科研机构接受检验。南非至今未在一年内批足5个名额,部分原因是没有那么多愿意付一大笔钱猎杀一头犀牛的猎手。
  南非政府也担心有人利用合法狩猎活动进行非法犀牛角贸易。当南非开放狩猎黑犀牛时,世界自然基金会就警告说:“南非对于白犀牛狩猎活动的内部监控仍有薄弱环节。”2005年,狩猎白犀牛需求猛增,南非政府很快发现,那些来自越南的猎手会把狩猎白犀牛所得的犀牛角磨碎出售,用于癌症预防治疗。这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的商业用途。发现这一问题后,南非政府的应对措施是限制每名猎手一年只能射杀一头犀牛。
  休姆说,他的狩猎场内就有3头犀牛被偷猎者所伤。在他看来,南非政府限制合法狩猎活动和偷猎活动的上升有直接关系。有一些数据可以支持他的看法。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2009年11月公布的报告显示,越南人在2003年通过合法途径出口了第一批20个犀牛角,到2007年出口量即增至近150个,占该年全球犀牛角出口总量的大部分。偷猎活动一度处于低点,但南非政府因为发现越南人对犀牛角的处置而于2008年2月对狩猎活动施以严控后,那些通过合法狩猎活动获取犀牛角的越南猎手几乎全部消失,而偷猎再度风行。
  休姆认为,越南猎手从事的是合法交易,“是我们政府逼他们假装成狩猎者,因为假如犀牛是活的,就拿不到犀牛角的出口许可”。
  尽管争议继续,狩猎黑犀牛的市场需求仍在上升,越来越多非洲国家通过狩猎权拍卖。2009年4月,纳米比亚政府组织了第一场黑犀牛狩猎权拍卖,纳政府希望出售9头黑犀牛的狩猎权能带来100万美元的收入,用作生态保护项目资金。第一份3年期、每年1头的狩猎权,起拍价为50万纳米比亚元(5.8万美元),最终以150万纳米比亚元(17.4万美元)成交。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动物王国的故事》图书签售活动 2011-05-26
· Papillio潮拖纹上狂野动物纹 2011-05-19
· 路易威登趣味动物造型系列惹人爱 2011-04-28
· 超萌小熊珠宝 动物王国新成员 2011-04-12
· 热烈祝贺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A股隆重上市 2011-03-0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