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非共识 多重矛盾阻力调控
2011-05-26   作者:荆宝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一切似曾相识。
  位于北京朝阳东坝东五环的首开“常青藤”最新开盘的房源,经过折扣等优惠措施总价直接降价19万-78万元。优惠推出后,30名老业主立即要求开发商补偿损失。这批老业主今年1月购买的首开“常青藤”房子,相应地,“多”付了19万-78万元。今年3月远洋一方开盘降价4000元后,也遭到业主的强烈抗议。
    尽管北京今年提出了使房价稳中有降的调控目标,但很多购房者仍旧难以接受房价被下调。与此想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部分人对房价下跌寄予极大期望。
  远在北京八里桥的批发市场总经理赵尔烈,最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是高房价推动了高菜价。他建议,对占菜贩90%以上的外地人,能够纳入到廉租房工程,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
  房地产调控在重重阻力下前行,触碰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这一轮调控过后,房价是否还会向前几轮大涨、是否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谁是“群众”?

  自2010年1月以来,只有2010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曾出现过0.1%的环比负增长,其余15个月份皆属正增长。今年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超过九成城市的新房价格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多数市场人士认为,调控的效果不明显。
  据认为,此轮调控的目标是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曾公开表示,房价合不合理,最有权力评价的是当地居民。但不同利益群体对此有不同的认知。
  今年全国两会上,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城市居民89%拥有住房,其中约12%是祖上传下来的;有40%多是房改房;其他不到40%是居民通过市场购买的商品住房。
  对调控明显的态度差异存在于有房产者和无房产者之间,而有多套房产和只有一套住房的群众对调控也抱有不同的期望。
  李新(化名)目前在深圳某事业单位供职,是享有公共租赁住房的夹心层。一方面,她非常感激政府的政策,每个月只需要交700多元的房租。另一方面她也希望拥有自己的住房,希望房价下降到她可以承受的范围。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从一个无产社会变成一个有产社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住房以及相伴随的财富形成。200万元,如果存在银行,一年后,现金还是200万;如果买房,200万的住房一年后有可能变为250万元。著名社会学者孙立平指出,现在我国是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常发展时期,由此实现的财富转移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
  亚豪市场总监郭毅也希望房价下降。“我现在住的房子买得早,我有改善需求,还想再买一套,希望房价下降。”郭毅颇能代表一部分只有一套住房且有改善性需求的群体。
  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人,则不希望房价下跌。资深媒体运营人员吴昔(化名)有4套住房,“我希望房价维持年10%-15%的涨幅,这样的市场是健康的。否则,就算我的房子增值,我心里也不踏实,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下跌,市场会崩溃。”
  2009年年底,吴昔买了北京西四环的雅士合金公寓,当时的价格是19700元/平方米,一年内,房子的价格上涨到37000元/平方米,现在还有人以每平方米4万元的价格出售。窃喜的同时,吴昔自己都觉得不合理。“中国的房价和房地产市场就像一个美丽的气球,大家似乎都觉得它会被吹破,但每个人都在积极地把这个气球吹大,让自己的虚拟财富增值。”

  重重阻力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调控很难让所有人满意。不同群众有不同的认知,各界对房地产也有不同的看法。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房地产从过度繁荣的状态,调低一点,进入正常增长,中国经济更健康。他指出,已经形成的共识是,从中央到学者,甚至到房地产商,大家都认识到房地产这么涨下去,中国经济今后会有很大的风险。

  认知非共识 多重矛盾阻力调控

  但地方政府有现实的苦恼。在阳光100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的理解里,中央要实现的目标和地方实现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地方政府也有生存压力。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很缺钱,如果房价一旦降下来,会带来危机。地方政府不希望房价降,但在问责制的重压下,也必须控制房价的涨幅。阳光100在不同的城市开发项目,明显感受到,在房价上涨快的城市,地方政府趋于出台更严厉的政策;在调控压力较小的城市,政府没有过多的干预,反而希望开发商来投资。
  从各地上报的房价调控目标,可见端倪。梳理600余个城市的房价调控目标来看,总共可分六种类型,包括以GDP和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涨幅为参照系、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为参照系、以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为参照系、规定具体涨幅上限、“稳中有降”以及“及时调整”的房价控制目标。曾因将房价控制目标定为增幅低于50.5%而名声大噪的榆树,近日将目标调整为“新建住房价格(均价)增幅控制在10%以内,低于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也曾参与一些房地产相关政策制定工作的李新表示,地方政府也很努力,但领导们对调控的效果并不满意。她的切身感受是,目前的调控已经采取了金融、税收、土地、行政限购等多重政策,但只要政府一出政策,马上会遭遇到市场的多方博弈,房价真的很难降。
  作为开发商,范小冲也希望房价有所下降,他认为,房价上涨而由此带来的地价上涨,已经使房地产企业无法顺利进行再生产。这些年来的调控,政策的摇摆,始终让开发商背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成本都在加大,不知道路该怎样走。

  调控的反思

  一位建设部退休专家反思过去几年的调控说,调控手段是存在缺陷的。有些政策缺乏科学性和长远考虑,带来顾此失彼的逆向效果。调控始终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和改善始终考虑和把握不够。有些政策的出台引起市场供应量阶段性非正常下降,引发房价上涨。
  比如2004年为解决投资过热,采取关闭土地金融两道闸门,带来市场供应量和预期供应量将大幅减少的信号,引发房价在第三季度出现非正常上涨,当年全国房价涨幅达到14.4%,远远高出1998年-2003年6年间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平均上涨3.6%的水平。2006年5月出台了90/70政策,但该政策个别规定的具体含义几个月后才得到明确,致使很多城市半年多没有批出新开发项目,直接带来了供求关系的紧张,引发2007年4月开始新一轮房价的上涨。
  而此轮以限购等为主要手段的新一轮调控,是否能避免过去曾走过的弯路,根本改变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悲观地认为,一切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他告诉本报记者,1998年北京的房价只有(每平米)1500元,2008年上涨到了15000元(平均),现在四环里已经涨到了35000元。“不管出国几条,都没有改变房价上涨的局面。”他说。
  最令市场人士担心的是,限购等行政手段压抑了市场的真实需求。“就像弹簧,压力越大,反弹力也越大。”范小冲说。
  住建部肯定了此轮调控的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倪虹5月24日在接受访问时表示,针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成果尚需巩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促销渐多 深圳楼市持续低迷 2011-05-26
· 住建部锁定楼市调控方向 严控投资投机 2011-05-25
· 北京楼市库存突破10万套 2011-05-24
· 京城楼市年内或现供应拐点 2011-05-24
· 北京楼市成交量反弹难改颓势 供需比反转 2011-05-2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