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收藏最热的时候,普洱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备受追捧。事实上,对于这一说法,很多人并不认同。古董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普洱茶天天都在生产,怎么可以称为“古董”呢?
“凤凰来仪茶香远,茗舍相聚知音人”。5月20日
深圳凤凰茶馆就聚集了这样一批“知音人”,他们都是冲着汇聚在这里的百年古董普洱茶来的。在这里举行的“百年普洱,相约凤凰”普洱茶展展出了20多饼茶龄在百年以上的普洱茶,吸引了众多深圳普洱茶爱好者前来一饱眼福,同时也给了深圳市民一个了解普洱茶文化,走近普洱茶收藏的机会。
茶香之中说普洱
“百年普洱,相约凤凰”活动由深圳凤凰茶馆和香港新星茶庄共同主办,坐在凤凰茶馆的茶室里,在袅袅茶香中,专程从香港赶来参加活动的新星茶庄董事总经理杨建恒向记者讲起普洱茶的历史。
香港是最主要的普洱茶消费市场,早在一百年前,就是普洱茶销售的重要集散地。杨建恒介绍,那时其他地方喝普洱茶的人不多,但在香港,普洱茶却是大茶楼每天都要销售的。那时候的普洱茶都由云南的私人茶庄手工生产,最有名的是宋聘号、同兴号和同庆号三大茶庄。直到1949年以后,这些私人茶庄都收归国有,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普洱茶开始采用机器大量生产,品质已经不能和以前相比。
由于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原来的香港大茶楼存有大量的老普洱茶饼,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日消耗,这些老普洱茶数量越来越少,到七八十年代,这些茶叶渐渐停用。后来很多传统茶楼停业,茶叶被转卖出去,不少茶饼被卖到台湾,在台湾掀起喝普洱茶的热潮。21世纪初,这一热潮随着大量台湾人到内地经商,蔓延到内地,在内地形成高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普洱茶的价值,并形成收藏热潮。
“能喝的古董”当之无愧
在普洱茶收藏最热的时候,普洱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备受追捧。事实上,对于这一说法,很多人并不认同。古董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普洱茶天天都在生产,怎么可以称为“古董”呢?对此,杨建恒解释,现代普洱茶与古董普洱茶是完全不同的。
1949年以前生产的普洱茶都是手工生产,产量较少,相比现在大厂出品的机器压制茶,手工压制的茶反而比较优良。因为手工压制的茶饼比较松,可以获得良好的通气性,吸收一定的湿气可以促进其陈化。而机器压制的茶饼则过于紧实,导致陈化期不足,回味度差。从私人茶庄为主导转变成以政府工厂为主导生产茶叶,是一个重大转变,生产的规模和方式、产品的质量和包装特点等都与古董茶的时代不同,可以说,真正好的古董茶早在50年前就已经停产了。
而即使是完全用古法手工制作,现代的普洱由于环境改变,气候变化、野生茶树难寻等原因,品质与古董普洱茶也有了差异。所以,真正好的古董普洱茶可以说喝一片少一片,由于日日消耗,所以也就日渐珍稀,真正当得起“可以喝的古董”的称号。
品级比年限重要
生茶性寒,且带有浓烈的苦涩味,无陈香味,需要3年以上的陈化期,茶饼需要5到20年的陈化期才可退去苦涩味,转变出醇、甘、滑的特点。都说普洱茶越陈越好,说到百年普洱,马上让人想到价格昂贵。普洱的价值是完全由时间决定的吗?是不是越古老的普洱价值越高呢?杨建恒表示,事实并不是如此,比年限更重要的是品质,“品质不好的茶叶放得再久也不是好茶,比如越南普洱,即使存放100年,味道和价值仍然差不多。”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优质云南野生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易武镇、西双版纳州等,具有较长的茶叶种植历史和优厚的自然条件。杨建恒说,其中易武之于普洱就相当于波尔多之于红酒。由于其地处偏远,好的茶树数量极少,因此产量很小。
古董普洱增值稳健
近年来,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从供求关系上看,除广东、香港和台湾等传统地区的普洱茶消费外,近几年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和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兴起的普洱茶收藏投资热,使普洱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一年间,珠三角地区普洱茶总销量突破1.5万吨,比一年前增长40%;以往只有3成茶庄愿意经营普洱茶,而且多放置在不显眼的角落附带经销。如今各茶庄都把普洱茶摆到显要的位置吸引顾客,更有“存钱不如存普洱,开店就开茶叶店”的说法。此外,据不完全统计,珠三角地区共有近20万收藏者。而各种各样的普洱茶“珍藏版”也层出不穷,老茶饼动辄拍出数万乃至数十万元高价已非新鲜事了。
2007年前后,内地曾经出现过一个炒作普洱茶的高峰,但由于老茶数量稀少,所以当时炒作的大多是新茶。杨建恒回忆,炒得最高的时候,连普洱茶的包装纸也被炒到了十来块一公斤,当时香港有几个仓库都在卖包装纸。而泡沫破灭以后,普洱茶价格迅速回落,比高峰期掉了80%。受此影响,很多人连古董老茶也不敢买了。而事实证明,这些年,古董普洱茶的价格都是在稳步上升的。
正因为如此,本次凤凰茶庄能够聚集20多种百年老茶,被称为业界盛事。仅其中一片红标宋聘的价值,就可能达到200多万。要知道,过去所知的红标宋聘茶全世界只有几十片,现在随着日渐消耗,可能只有几片了。将如此多的古董级百年陈茶进行展览,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