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再次成为汇市热点,三大评级公司先是对希腊发动联合围剿,进而将葡萄牙也列为此轮降级的重点考察对象,众多专家与媒体也再一次抛出了“欧元崩溃”或“欧元解体”之类的大胆预测,欧元汇率随之暴跌。 仔细算来,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共出现过三波较为剧烈的炒作高潮,从中不难发现,债务问题虽然存在,但本质上它只是大国博弈的工具,而非博弈的目的。 第一波高潮爆发于2009年底至2010年5月。当时由于美联储大举量化宽松,长期通胀风险大增,在充裕资金大幅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同时,全世界对通货膨胀的忧虑日益加深,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扬。2009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2%左右快速飙升了160个基点,达到3.8%左右,已经与雷曼倒闭前的水平基本相当,并仍有继续上升的势头。 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是市场收益率的基础,国债收益率的上扬不仅直接影响政府融资成本,更严重的是直接提高了整个美国市场收益率,进而增大美国个人和企业的借贷成本,这对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的美国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就在这种情况下,三大评级公司突然联手对希腊发动攻击,大炒希腊主权债务问题,进而将事态扩散至葡萄牙、爱尔兰等其他高负债国,全面引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直至欧盟出台7500亿欧元的一揽子稳定方案,第一波炒作高潮才逐渐平息。第一波债务危机炒作高潮的直接后果是,在避险资金的追逐下,美元一路飙升,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大跌,2010年一度跌至2.4%左右。 第二波爆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即美联储正式宣布QE2启动之后。11月3日,美联储宣布6000亿国债购买计划,立即招致世界异口同声地口诛笔伐。而当时欧元对美元已经从2010年6月初1.19的低位大幅攀升了18%,达到1.42附近。但时隔仅仅一天,11月5日,以爱尔兰债务问题为导火索,沉寂了长达5个月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次被美国媒体率先引爆,很快爱尔兰债信评级再次被下调,而欧元也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大跌9%。借助第二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炒作,世界的目光再次被成功地从美国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上转移开去。 第三波就是目前的这轮炒作高潮,而这正好赶在欧元对美元冲击1.50,美国政府计划提高14.3万亿法定国债余额上限的关键时期。美国财政部认为,至少需要将目前的国债余额上限提高约2万亿美元,才能保证政府正常运转至总统大选。但美国政府的高额赤字遭到国内外的诸多抨击,政府压力很大。 就在这关键时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次掀起高潮,这一次的重点还是希腊,顺便也捎上了正在寻求欧盟援助的葡萄牙。这一轮爆炒的结果和前两轮如出一辙,美元反弹加美国国债收益率下滑。市场的表现毫无疑问地帮助了美国政府,既然市场没有抛弃美元,美国国债也照旧受到追捧,那么提高国债上限自然压力就小得多了。 不难发现,虽然从2009年底希腊爆发债务问题以来,欧洲各个高负债的债务问题始终在不断地恶化之中,但是每一轮舆论炒作的高潮都“恰好”爆发于美国当局面临巨大政治、经济压力之时,而且新闻舆论的炒作中始终在刻意淡化美国同样严重的债务问题。在美国平安无事的时候,市场舆论就会选择性地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遗忘。这种反复出现的怪异现象却不得不令人深思。这所谓的危机有多少是真正的危机,又有多少是大国博弈的棋局。 如此看来,如果将希腊等国看作大国博弈的棋子,那么就不必过于担心目前这一轮债务危机的炒作,当美国渡过目前的难关,欧元自然会重回升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