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奖争议让摄影界处于风口浪尖,奖项与利益相关。最直接体现价值的收藏拍卖市场,却没有如此寸土必争。创立中国影像第一拍的甘学军,将影像收藏比作“晚生幼子”,“经历了四五年迅速成长后,一下子沉着起来”。沉着孕育爆发,业内人士预测,两年内全国影像作品交易额有望从目前的千万元攀升至亿元,尤以老照片、红色照片最受追捧。
价格涨幅惊人
影像作品在欧美市场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相当成熟,2006年就有作品卖价达到两百多万美元。相比之下,中国起步晚,发展速度却不慢,2007年,一张毛主席照片拍到了70多万元,次年,6张圆明园照片以53万元成交。去年秋拍中,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出版、胡适作序的摄影集《燕京胜景》在激烈叫价中,从底价2万元升到了10万元。
与陶瓷、书画不同,影像艺术藏家多来自国内本土。
2002年,全国只有一家
“百年印象”画廊代理照片,如今有爱普生影艺坊、上海全摄影画廊、M97画廊等数十家机构。华辰拍卖影像部经理李欣介绍行情:“一般名家照片涨幅10%到30%,孤品涨幅100%到300%,2006年单张照片在几百元到一千元,今天都是上千元上万元,甚至突破十万元。
”
不是每张照片都值钱
照片你有,我也有,怎么收藏?摄影理论家曾璜借用书画界的例子解释其中区别——“名家字帖,小学生都有,但真迹才是世界顶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影像藏家青睐的是具有视觉艺术价值和包含高科技含量的原作。
”西部摄影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侯登科英年早逝,曾引起”谁来收藏摄影家”的讨论。曾璜认为强化“摄影是艺术品”的概念,才能带来影像市场的繁荣。
照片人人都有,价格却有天壤之别。曾璜透露,影像史料的价格一般为百元,原版照片的古董文物价格,从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影像艺术品的价格数万元。以中国第一个影像专场第一张拍品《东方红》为例:复制品价格百元级;制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原版老照片,价格在几百元到几万元;而一张尺寸为30x36英寸、有摄影师签名的原作的市场价,已经达6万元到8万元。
独特的保真手法
藏家对照片日益浓厚的兴趣,在华辰春拍预展得到最生动体现。在郎静山沙龙摄影照、红色中国系列照、老上海照片前,驻足者不绝。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照片可以复制,如何保值?李欣强调,印数限量是收藏照片的游戏规则。摄影师为作品签字,则是限量的保证。国外对成为商品的照片数量有严格限定,画廊发掘摄影家,选择有潜力的作品,形成系列,确认印数后,由摄影师在作品上签字,才开始流通。
连复杂的书画作品都能作伪,区区签字挡得住造假者吗?李欣一笑,“中国影像艺术尚处于原始股阶段,造假成本与真品价格持平,弄到一张老相纸相当不容易。而且在摄影家的签名上,拍卖行有自己的鉴定方法。
”
李欣提醒,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新藏家不妨多关注名家名作,侯波、徐肖冰、孟昭瑞、翁乃强等都是市场认可的当代摄影家。老照片、红色照片尤其受欢迎。不仅是私人藏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十四家机构现身影像拍卖市场,丰富藏品。去年艺术品基金开始涉足这一全新领域。“爆发指日而待”,李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