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第一次伤害我的时候,我认为你是无心的;当你第二次伤害我的时候,我还在固执地认为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好;但是当你第三次伤害我的时候,我真的只有选择离开了……”
在微博平台上,有基民如此调侃自己与基金之间的关系。目前,对于基民而言,业绩表现糟糕,却靠管理费旱涝保收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似乎已经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而在这背后,却是基民伤得太多。
62%股票型基金一季度告负
公募基金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被誉为“懒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然而,这么多年以来,有多少公募基金真的为这些真正掏出真金白银的“懒人”赚到钱?仅以今年一季度为例,Wind统计数据显示,62%的股票型基金净值都告负。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有可比数据的324只股票型基金中,有201只基金的净值增长为负数。而在净值增长为正数的基金中,有34只基金净值增长不到1%。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达到了4.27%,而这意味着有超过70%的股票型基金一季度都没跑赢同期上证指数。
换个角度对比,将基金净值增长跟其基准收益率对比的数据更是让投资者咋舌。Wind统计数据显示,上述324只股票型基金中居然有300只基金跑输自己的基准收益率,占比超过92%,其中更有23只基金跑输基准收益率超过10%。金元比联价值增长今年一季度丝毫不见价值增长,累计净值增长-11.43%,跑输基准收益率14.17%。
基民伤财又伤心
实际上,公募基金的投资回报不尽如人意已经不只是今年一季度的事情了,最近几年来,公募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一直不能令人满意。一次又一次的受伤已经让基金投资者难以承受,信心跌至谷底。
“2008年大亏,基金公司给我们的说法是系统性下跌;2009年继续亏损,基金公司的说法是市场震荡,钱不好赚;2010年下半年出现小幅反弹,基金公司跟我们说牛市行情开始启动;2011年一季度我们加仓,基金公司亏钱,基金公司说法是今年又是震荡年,不好赚,希望理解。”
一位上海基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多年来,我们都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理解,但是亏损的是我们的‘真金白银’。”然而,这或许并不是个别基金投资者的想法,似乎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
另外,更有投资者称:“我比较难以接受的是,为什么我们在亏钱,基金经理的年薪却依旧如此之高?”显然,公募基金靠管理费模式的生存方式已经被投资者所唾弃。
监管制度待完善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如此震荡不稳的局势下,新基金发行依然高歌猛进,虽然规模越发越小,但却竞相照发不误。但是,从新成立基金规模日益缩水的状况,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的不信任。
记者在采访多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时了解到,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所以热衷于发新产品也是因为生存模式使然。没有新的产品成立,老产品规模在越来越多的赎回压力下日益缩水,管理费从何而来?看起来都有难处,而这背后却透露着监管制度问题。
公募基金人才的大面积流动甚至流失无疑也是中国公募基金界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虽然监管部门近年来已经先后采取更多的监管措施,但是“粥多僧少”的局面短期内依旧不能改观,这也就导致公募基金投研团队极其不稳定。而另外一个层面,公募基金60%的最低仓位限制,公募基金从业人员激励机制等诸多问题不解决,或许,要想基金投资者不伤心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