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于经济增长的担忧,投资回归“防御”成为当下基金经理的首选投资策略。而能够穿越周期的大消费概念股则强势回归进入了基金视线。 随着国际大宗商品的深度调整,市场对新经济周期的预期在短短一、两周之内烟消云散,相反,担忧经济下滑的论调再度提升。在此背景下,估值合理、未来成长性确定的大消费个股强势回归基金视野。 谈及对经济周期的看法,诺德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我们倾向于认为高通胀背景下难起新一轮经济周期。任何一轮新经济周期都是建立在通胀低位的基础之上,当前通胀水平已经接近2003年至2004年以及2007年至2008年的高点附近,当前更像是传统周期的繁荣中后期,而不是新一轮周期起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也充分说明当前中下游行业已经难以承受上游资源品的价格上涨。” 深圳一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认为,如果政策进一步加码,周期股也将承压。蓝筹股的预期不可能持续增强,资金会在不同低估值板块之间进行热点切换。据其透露,“近期基金加大了对医药、酒类等消费品公司的调研力度。” 事实上,从去年11月中期到现在,消费股已经调整了将近5个月。广发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认为,从时间跨度和调整幅度,消费股都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价格已经合理。 除公募基金外,私募基金亦开始重新青睐消费股。据私募排排网显示,大消费和银行成了私募5月份重点关注板块,分别有44.44%和30.56%私募看好。 “近期兑现了化工等周期股的浮盈,增加了医药和白酒的配比。”上海一私募基金透露。长期而言,大消费概念都值得看好,目前,又面临较好的建仓时机。“消费板块经过前期的大幅调整后,相对收益配置价值已经开始显现,国家收入政策调整及大规模刺激消费政策出台将是潜在的刺激因素。” 此外,某QFII基金经理亦对记者表示,“周期‘复辟’已经接近尾声了。前期已经将周期性行业的仓位逐步降下来了,在保持较低仓位的同时,增加了消费品的配置作为防御的手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机构投资者对消费、成长股仍旧处于相对超配的状态。国金证券认为,上述因素将对其形成一定制约,但其中业绩明确、低估值个股也存在自下而上的投资机会,同时,周期股估值依旧处于合理水平,其中银行股的增长确定性、估值优势尤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