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5月初加息没有如期而至,但市场自4月就有的加息预期却丝毫没有减弱。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上调了理财产品收益率,以拉拢储户。 近日,中国银行将中银日积月累-日计划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从1.68%提高至1.8%,提高了0.1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也在4月底宣布大幅提高“步步为赢”灵活期限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其中1天-29天收益率由此前的0.36%提高至1%,并将30天-89天期的理财产品分为了30天-59天、60天-89天两个档次,收益率由统一的1%分别提高至2.8%和3.2%,以此类推,提高幅度最高达2.2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中国银行一直很少调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工商银行同款产品收益率上次调整的时间为1月24日,至此已经时隔3月有余,以往银行理财产品上调收益率的幅度多为0.1%-0.3%,而工商银行的调整幅度在0.64%-2.2%之间。 事实上,除了中国银行与工商银行外,光大银行也曾于4月中旬将月月盈、双月盈、季季盈为代表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提高了0.4%-0.5%;深发展银行发售的一款短期限滚动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大幅提高;中信银行专为信用卡用户定制的一款14天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4.2%,收益率较高。另有部分银行虽然没有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但是收益率也普遍提高。 据了解,银行往往会在加息后调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来应对存款利率的变化,但是多家银行却集中在4月底、5月初提高产品收益率,出乎市场预料。对此,中国社科院理财产品研究中心研究员太雷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上调,可能在于5月末加息预期再起,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的空间。“此前市场普遍传言"五一"可能会成为年内第三次加息的时点,不过这一传言暂未兑现,但是5月末可能成为新的时点,即使不加息,央行应该还会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银行的揽储压力加大,也会通过调高收益率吸收大笔闲置资金。” 此前,在密集举行的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高管也坦言,监管从严、银根收紧、“提存”空间仍存,“揽存”可能是近期的业务重点。记者同时发现,某国有银行昨日发售的网银用户专享产品募集金额由上一期的10亿元提至150亿元。太雷分析,如果多款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增加,可能体现出银行“揽储”的迫切需要,发售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多家银行重要的吸收存款方式。 “另一种可能是,这些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同期限同类型产品收益率较低,所以适时提高收益,增强理财产品的吸引力。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相较中小银行来说,资金面相对宽松,揽储压力较弱,调高收益率的频率并不多,所以一次多提高些来跑赢同期存款利率并抵抗再度加息的风险。”太雷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