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凌晨,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发生重大火灾,经初步核实,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24人受伤。近年来全国各地建筑火灾明显增加,南京中环国际广场、哈尔滨经纬360度双子星大厦、济南奥体中心、北京央视新址附属文化中心、上海胶州教师公寓、沈阳皇朝万鑫大厦都相继发生火灾,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安部就此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通知中强调,建筑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已成为一类新的火灾隐患。业内有关专家指出,建筑防火保温“外衣”亟待升级换代,外墙外保温材料或将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外墙外保温企业需要加快墙体保温行业技术创新,尽早研发出防火级别更高且能够形成产业化规模,价格易于市场接受,既节约资源又可重复利用的低碳类新产品、新技术。由此,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自主研发缺位,制约外墙外保温材料升级
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占全球的一半。根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全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22%,占建筑面积总量的10%,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供热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
目前行业内保温材料的生产和使用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涉及外墙保温装饰材料引起的高层建筑恶性火灾事故屡屡发生。一位外墙外保温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建筑外保温市场上大量采用的大模内置、机械固定等保温体系存在着局部冷桥现象。同时伴随着高层住宅的广泛性,近几年引发的消防失火、环境保护,大面积脱落,经风吹、日晒、雨雪、冬融等外部环境引发老化问题,每十年必须翻修,从而造成一次投入高、浪费严重,久而久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恶疾。
自主研发产品的缺位和国外产品成本的居高不下,是相关火灾频发和产品违规滥用的关键所在。据了解,目前墙体保温市场上,防火性能达到B1级的企业寥寥无几,达到A级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A级企业且多为日本三菱、德国阿鲁克邦、德国可耐福等国外巨鳄,其价格令多数开发企业望而却步。例如,德国阿鲁克邦的A2级铝板售价500元/平方米,比国内同类企业B级铝板价格高出五至10倍。
一项统计数据或可说明我国外墙外保温产品的自主研发现状。目前,涉及与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系统产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全国达到8000家,整个市场形成的总产值约在500亿至600亿元人民币之间,年产值最大企业的销售额约为3.2亿元,极少数企业的年销售额能达到两亿至三亿元,超过80%的企业的销售3000万元以下。
不过,在这数千家从业企业中,真正具备技术开发实力的企业数量却不到10%。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我国外墙外保温节能企业尽管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问题突出,技术研发实力不足,而且企业原创技术产品不多,拥有专利技术或技术产品已经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企业数量更少。大多还停留在模仿国外的技术和产品,缺少对技术的基础理论、构造措施原理和系统形成机理的研究,这也给快速发展的外墙外保温行业敲响了警钟。
一个自主研发产品的典型调研
针对外墙外保温行业出现的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外墙外保温产品?记者日前走访了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西路阳光花苑小区。从外观上看,郑州市中原西路阳光花苑小区与其他小区并没有明显区别。不过这个小区却使用了一项最新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其性能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认可。
“阳光花苑小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交付使用,二期工程目前正在施工过程中。一期工程中18#楼、19#楼、31#楼、32#楼均首次试点应用了自主研发的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保温体系。”该技术的主要发明人之一、河南锦源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祁亮山告诉记者。
王女士就住在阳光花苑小区的19#楼的24层。在她看来,“或许从外观上很难看出使用内置保温结构体系与其他的保温体系有什么不同,但我们这些住户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它的好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专门选择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去小区其他未采用该技术的多栋楼“串门”,“我们家的温度至少比他们家高两度。”
河南省建筑节能检测中心检测员张继隆负责检测阳光花苑小区应用该技术后的节能效果检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现场实际检测主体墙传热系数达到了外墙节能65%的效果,达到了河南省的先进节能标准。
据了解,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是在目前河南省重点推广的CL建筑体系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其中在技术攻关上河南锦源建设有限公司与权威的科学院校及实验院所共同协作,是产研合作进行技术研发的一个成功案例。目前该技术已获得河南省建设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中州杯”大奖,被誉为“外墙外保温史上的一次跨越式革命”。
在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建筑防火性能上,该技术有着重大突破。据祁亮山介绍,该技术在防火性能上得到了彻底的改进,将外墙外保温的主要建筑材料苯板置于混凝土墙体内部,和外界空气不能接触,隔绝了燃烧体,大大提高了建筑的防火性能。
与防火性能不高一样,建筑外保温层容易脱落和下坠同样是建筑安全隐患的一大顽疾。祁亮山告诉记者,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与传统外墙保温做法比较,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能更好地把保温层与结构层紧紧锁定在一起,不存在保温层脱落的问题,消除了保温层下坠的风险,使保温与建筑结构同寿命,大大减少了竣工后的维修、返修等费用,提高了饰面层的耐久性。
有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单单从产品性能上看,有不少好的外墙外保温产品,但成本过高和难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两大瓶颈,制约了产品的大面积推广。而在祁亮山看来,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据介绍,与目前业内认可度较高的CL建筑体系相比,该技术在成本控制上降低了7元/平方米至15元/平方米,祁亮山表示,“基本不需增加额外的建筑成本。”
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该产品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条件。据了解,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从2005年开始研发,投入了超过5000万研发资金,经过调研、应用性试验和试点使用,目前已经能实现大规模工厂化、模块化生产。河南锦源建设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建设大型节能保温材料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8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高性能产品推广亟待加大力度
外墙外保温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具备一定程度的政府引导性。而河南锦源建设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的成功,也正体现了河南省近年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相关政府文件显示,2011年河南省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率将达到97%以上,完成3000万平方米的新建节能建筑及100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
“河南省每年新开工建筑面积达数千万平方米,还有更大数量的既有建筑需要进行节能改造,对外墙保温材料的需求是巨大的。要完成这个节能目标,必须加大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河南省相关领导表示。如何大力推广企业经过试点,并具有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型技术发明,成为完成建筑节能任务的关键所在。
今年3月份,河南省建设厅组织召开了河南省建设科技暨建筑节能工作会议。会议特别强调,要积极组织开展绿色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积极引导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做好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和新技术体系的推广、认证工作。
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强产、学、研结合,培育一批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研发、生产的产业化基地。河南省建设厅相关领导也曾多次公开强调,要优化集成和推广应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成熟节能技术,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建设科技示范工程。
祁亮山向记者表示,内置保温混凝土墙体结构的研发得到河南省及郑州市相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他十分感慨地告诉记者,“我们从2003年的一栋住宅楼内置保温试点开始到今天正在大面积使用的混凝土内置保温施工体系,由开始质保体系的千疮百孔到今天获得‘中州杯’工程,由三个月难施工完一层楼到2009年施工速度大幅提升,由初期的高成本投入到如今的不增加任何成本,与结构为一体,与建筑物同寿命。每一点进步都不仅是我们公司的成绩,而是凝聚了所有河南建筑人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