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政策声明吹响了美元新一轮贬值的号角。 首先,尽管美联储明确表示将按时结束QE2,但并未对市场普遍关注的QE3做出任何暗示,从而未能扭转市场对美元流动性继续泛滥的担忧。 其次,即使没有后续的QE3为美元流动性的泛滥继续加码,在QE2结束之后,美联储手中尚有万亿美元的MBS和机构债,利用到期回笼资金转投国债,美联储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市场收益率上行速度。 再次,美联储对QE3的态度如此暧昧,等于变相承认美联储将长期维持目前的超低利率。由于美元的超低融资成本,2009年以来美元套息交易大行其道,这也是美元大幅贬值的直接原因。套息交易者最担心的莫过于利率上升,而美联储在4月27日的表态等于告诉套息交易者,廉价美元仍将唾手可得。特别是在全球新兴市场和欧洲已经进入货币紧缩周期的时候,美联储的宽松姿态无疑会助长资本外流,从而压低美元汇率。 一般而言,美元的大幅贬值虽然对美国的出口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却会极大影响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美联储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其实不仅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这一美元汇率的直接负责机构也似乎乐见美元下跌。 不久前,标准普尔以美国债务规模过高为由调降美国主权债信评级展望,美元随即承压下跌。但美国财政部并未对如何有效降低赤字规模给予积极回复,反而极力抨击标准普尔低估了美国政府的融资能力,这等于是告诉全球投资者:美国一定会继续提高国债余额法定上限,美元一定会更加泛滥,而外汇市场自然以美元的继续下跌作为回应。 究竟是什么让美国当局如此有恃无恐呢?看看IMF的统计数据就一清二楚了。 根据IMF统计数据,2008年,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构成中,美元所占比重为64.1%,而2010年底,该数值下滑至61.4%。从表面上看,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似乎近年来美国财政部大举增发国债、美联储大举量化宽松,以及美元的大幅波动已经对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造成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然而仔细审视其他数据,却不难发现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的下降根本不能作为美元国际地位下滑的证据,也不难发现美国当局敢于放任美元贬值的强大心理支撑。 自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直至2010年底,美元汇率大幅波动,期间美元指数最高达到90附近,最低跌至74附近。欧元对美元最高升至1.60左右,美元对日元则从2008年初的111,一路贬至2010年底的81,贬值幅度高达37%。尽管美元颓势尽显,但是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却仅仅下降了2.7个百分点。 反观欧元,2010年,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为26.3%,与2008年26.4%的占比基本持平;日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仅仅从2008年的3.1%上升至2010年的3.8%。除了欧元和日元,全球外汇储备中另外两大货币——英镑和瑞士法郎的份额基本维持不变。 不难发现,就汇率表现而言,美元的确疲软,但就美元地位而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种货币可以有力撼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更不要提取而代之,而这也是美国当局敢于放任美元贬值的底气所在。 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之所以如此巩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功不可没。由于多个国家被大幅降级,国际投资者,特别是在资金规模庞大、但投资风格较为保守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主权投资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不敢轻易涉足欧元资产,在缺乏替代投资对象的情况下,不得不追捧美元资产。 综上所述,在缺乏外部约束与竞争的情况下,美元的贬值不会在短期内影响其国际货币地位,在这一根本利益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美国当局自然乐见美元维持低位。笔者预计,在美联储释放紧缩信号之前,美元走势很难反转,欧元对美元突破1.50只是时间问题;若新兴市场和欧元区的货币紧缩得以持续,美元指数则有较高概率试探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