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饱受冷遇的银行股,今年以来重新成为“兔宝宝”,被基金“纳入怀中”。一季报显示,不少基金在一季度特别是季度末大举买入银行股。“继续加仓低估值的银行股”屡屡出现在基金经理的季报操作策略中。
但在多数基金集体看好银行股的同时,仍有部分基金经理对该板块冷眼相对。他们认为,业绩超预期利好兑现之后,银行股将失去上涨动力。而历史经验也显示,基金集体看好某一板块时,经常已是行情的中期甚至末期。这次基金在银行股投资上的尖锐对立,真理将掌握在多数人手里还是少数人这边,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年的业绩排名。
增持市值超百亿
不管是否在买入银行股上有过犹豫和反复,种种迹象表明,去年被基金抛弃的银行股,今年一季度已经重获基金青睐。
“一季度初,我们增持了一些银行、钢铁等周期类的股票。不过,考虑到通胀压力依然很大,政策可能持续收紧,后来减持了一部分。三月份,市场情绪转移到低估值的周期股上,我们又加了一点。不过,看来没有加够。”回忆一季度的操作,一位基金经理如是说。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二、三、四季度,基金减持前四十大重仓股中,分别出现11只、11只、8只银行股。而基金持有金融保险行业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也由去年一季度末的16.68%,逐级下降到二季度末的11.76%,三季度末的8.93%和年底的8.1%。
银行股这种被冷落的境遇在今年一季度终于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季报显示,一季度末金融保险行业成为基金增持的第三大行业,基金持有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回升到了8.94%。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六只银行股进入基金增持的前五十大重仓股中。其中,基金增持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的市值合计近120亿元。
从单只基金来看,根据统计,408只可比的主动偏股型基金中,220只基金持有金融保险板块的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上升。而在去年四季报中,400只可比基金中,仅152只提高在该板块的配置比例。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原本青睐成长股的基金一季度也加入追逐银行股的行列。如去年末,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在金融保险板块上配置挂零,但一季度末,这一数据已经骤增至18.32%,大举买入的对象主要是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大成行业轮动去年底也未配置金融保险板块,而今年一季报中,持有该行业的市值占基金净值比已达到11.66%,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分别成为第二、第七大重仓股。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许多在2010年年报中并不看好银行股的基金,随着市场的变化,观点发生了180度转变。“大盘股虽然估值压力较小,但似乎很难找到上涨的理由。”一只基金在年报中曾如此表示。但一季度中,该基金经理已经用实际操作“背叛”了自己之前的观点——该基金金融保险业配置占比三个月内劲升16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分别成为其第二和第六大重仓股。
估值修复未结束
“我觉得银行股只是走了一小步,至少到年底,银行股走势都不会太差。”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银行股合理的估值水平应该是12倍。
在唱多银行股的基金经理眼里,看好该板块有几个主要理由。
首先是低估值。“从估值水平来看,银行板块目前的市盈率还不到10倍。与市场上其他板块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与银行股的历史估值相比,目前也还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多位基金经理表达了此类看法。
良好的业绩成为看好银行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10年年报业绩超预期,市场普遍认为息差的提升也增加了一季度银行业绩超预期的可能性。”一位基金经理说。
此外,还有基金经理指出,从上市银行年报来看,整体上不良资产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上升,经过2010年的再融资,资本充足率也有所提升,所以可以认为,银行资产质量和应对风险能力在提升。
尽管从上周银行股的走势来看,不少个股已经出现调整迹象。但多位基金投研人士表示,行情远未结束。
“我觉得银行股只是走了一小步,至少到年底,银行股走势都不会太差。之前的这波上涨绝对涨幅并不高。一些进入比较早的基金,收益也不过是10%左右。估值修复也不过仅仅是从8倍的市盈率回到9倍多,远远未达到我们认为合理的估值水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他认为银行股合理的估值水平应该是12倍。所以,未来在合适的时点会考虑继续买入。
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也表示,目前银行股处于从去年过度悲观预期导致的低估值,向正常化发展的过程中。“从现在开始到年底,我们认为还有20%的上涨空间。我们一季度和四月份以来已经增加了对银行股的配置,对这个板块比较有信心,短期内不会减持,有可能还会加一点。”他说。
再次买在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华夏大盘重仓建行、工行、交行、光大银行,今年一季报中只剩交行一只“独苗”。
据一位基金经理推断,从一季报来看,其实基金在一季度买入银行股的力度有限,有的根本就没有配置。他认为,很多基金在4月份才开始加仓。而他预计,一旦“看好”成为更盛行的观点,基金对这个板块的配置短时间内就不会停止。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要前瞻性配置某个板块,对于基金这种大资金来说,往往需要承受一段时间业绩排名不佳的巨大压力,所以,基金会更倾向于等待趋势明朗后再跟随潮流做配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这些似乎可以让人产生这样的期待——一波由基金推动的银行股行情才刚刚展开。然而,基金经理们真是一致看多么?
事实上,越来越高的看好银行股的呼声,并未遮盖住一些基金经理对该板块的质疑。
“银行股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有一定的涨幅了,一季报出来之后,基本上就进入一个没有什么催化剂的阶段,利好在逐步兑现。而随后如果有不对称加息,银行利差将缩小,这对银行来说,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位基金经理说,尽管他少量配置了银行股,但只是捕捉交易性机会,更为看好的依然是成长性更好的新兴产业和消费类股票。
还有基金经理表达了对银行业中长期发展的担忧:政府已经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银行贷款将不得不面临“金融脱媒”的冲击。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必然要求大量较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新兴产业等符合转型方向的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银行可能会被赋予提供低成本资金的责任,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这会使银行之间竞争更激烈,银行利差缩小。
正是这些原因,使一些基金经理直言对银行股不感兴趣。而从基金一季报也可以看出,部分基金减持了银行股,甚至将金融保险板块全部清仓。
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曾被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重仓的建行、工行、交行、光大银行,一季报中只剩交行一只“独苗”。
“从基金过往的操作来看,当一种观点逐渐变成共识的时候,基金的同方向操作会助推行情上涨,但很快就透支了行情,随后可能会迎来下跌。”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
“当基金共同表示看好的时候,往往会集体买在高点。”上述人士表示。他举例说,2007年3季度,基金集体看好金融、地产等蓝筹股,在大规模新基金入场的情况下,基金成为股指从4000点飙升到6000点的主要推手。但是当年10月份,市场就转头向下,漫漫熊途让高位入市的基金遭遇惨重损失。2009年7月,基金又是集体看好金融地产,但是8月就再遇调整。“这次是不是又会集体看好,然后集体买在高点?”他对此表示担忧。
一些基金经理也表示,新兴产业和消费板块的部分中小盘股,经历了连续几个月的调整,目前投资价值已经显现,未来他们会更注重从这些行业中精选个股。中国证券报记者接触到的个人投资者,更是普遍表示更关注上涨弹性更好的中小盘股。市场整体偏好是否会再次转向中小盘股?对于集体唱多的基金经理来说,这个问题值得仔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