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大行其道,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中长期理财产品更有吸引力。尽管如此,投资者仍不可盲目购买,而是应选择合适的银行、产品期限和类型,并对实际收益不及“预期”做好心理准备。
在银行近来发售的理财产品中,期限越短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也越高。1个月及以下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中,一些产品预期年收益率超出了5%,有的更高达9%。某款14天期SHIBOR挂钩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为6.54%,某款9天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为4.1%,有一款4天期的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高达5.5%。
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特点有所不同。根据银联信的个人理财业务月度专题报告,在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的半年中,鉴于产品发行量、投资币种和投资标的等方面的优势,交行和中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相对较高,平均预期收益率大致在3%左右。其中,交行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主要在2%-4%之间,个别3个月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5%,1个月及以下理财产品最高预期收益可达4.6%;中行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主要在1%-4%之间,3个月产品预期收益率最高接近5%,1个月及以下理财产品最高收益可达4.2%左右。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发行1个月及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只有华夏银行和中信银行侧重发行期限在1个月以上、不超过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
在1个月及以下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有机构研究发现,城商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最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紧随其后,国有商业银行预期收益率相对较低。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受物理网点等硬件限制,中小银行必须通过提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而大型银行网点覆盖率高,投资渠道通畅,不需要与中小银行一味比拼收益。
专家表示,与股票、开放式基金等相比,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较小;与存款相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高。因此,银行理财产品比较适合希望获得较高收益、又不愿承担过多风险的投资者。
银行理财产品按收益类型可以分为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最低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其潜在收益和风险都依次递增。据银联信统计,在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的半年中,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在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中属主流,占比几近一半。
不过,专家提醒,即使是保证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与银行储蓄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购买者要有“买者自负”的风险承担准备。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与所投资标的的市场表现挂钩,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通常是在过往经验数据基础上预测得出,最高预期收益更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结果,由于金融市场变化莫测,理财期满最终实现的收益,很可能与预期收益有偏差。
专家声音
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要多加留心。首先,由于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封闭运行,也没有二级市场,投资者一旦购买后,不能提前变现。因此,要合理安排资金,不宜过多地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其次,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变现能力会有差异,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
此外,在选择产品时,投资者自己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能过分依赖银行销售人员和理财顾问。尽管监管部门已经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提出了具体要求,但个别银行仍有可能会利用对其有利的条款或措辞,推卸其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履行的义务,因此,投资者在遇到困难时,向投资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士咨询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