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3日是“国际读书日”。我以前从来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就是读书,没去关心过什么“读书日”。不过随着对新闻感的培养,我在西班牙留学期间努力去参加每一次活动,以加深对这个国家各方面的了解。这次参加的马德里一个书店自办的小小的读书日活动也让我增加了新的体验。
原以为这次的读书日是一个西班牙的活动,因为全城的广告都是la noche de los libros de madrid,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读书活动。前两天我去经常光顾的一家地图店里获取了这些信息,老板Esperanza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参加他们书店的读书日活动。这次活动是书店请来一位作家,围绕他的著作举行读书讲座,并签名售书。
我到书店的时候,已经有点迟了,讲座已经开始。
这次请来的作家,是写el camino de santiago的,也就是《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作者。所谓的el camino de santiago,是从法国南部一直通到西班牙galicia的一条基督徒的朝圣之路,耶稣的使徒圣地亚哥(SAINT JACQUE)的名字最早出现在福音书中,是传教士让(JEAN)和渔夫加立雷(Galilée)的兄弟。他向着伊比亚利半岛的方向来到欧洲宣传福音。几年后回来,却在公元44年被赫霍德(Hérode)砍了头。于是他的传奇故事围绕着他的墓地展开了。德奥多尔(Théodore)和阿纳斯萨斯(Anasthase)——他路上的两个同伴将他的尸体偷了出来,带到一艘小船上。刚刚越过吉布拉他海峡,一场风暴将他们带到了伊拉弗拉立亚的尤拉河边。起先不同意为圣地亚哥建教堂的加立斯卢浮皇后在奇迹般的阪依后改变了主意。之后的8个世纪,这一切都被人遗忘。直到公元813年,一个隐士在梦中受到启示,跟随闪耀的星星找到了这块墓地。
消息很快传到了欧洲,在公元950年威莱山的主教科特斯卡尔带领着第一批朝圣团踏上征途去朝拜之后,在13世纪到15世纪之间,几十万信徒追随他的足迹,朝圣活动如火如荼,将宗教信仰推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都在欧洲史册中有所记载。这个习俗一直传到了现在,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这段朝圣之路。
不过与我国西藏的五体投地式磕长头的“朝圣”方式相比,圣地亚哥之路的辛苦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记得几年前我去青海,曾经看着一大家人拖家带口的从拉萨磕头一直磕到青海西宁,一家人衣衫褴褛的程度不亚于乞丐,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们的信仰是那么地令人难以置信。对于这些人,我只能用“敬佩”两个字来形容。当时出于对他们的尊敬,没有留下影像记录,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遗憾。
不大的书店里挤满了听众,还有人在不断的加入,照片中间那个穿白衬衫的就是作者Mariano。整个讲座中,他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是字字珠玑。
在场的听众很多都是走过或者是打算去走圣地亚哥之路的背包客,作者Mariano也希望这个讲座可以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大概在8点半左右,讲座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签名售书”。我买了一本书,也请作者帮我签了名。
晚上,书店老板还特意请来了两位乐手为大家表演印度音乐。乐手调音、换演出服装花费了不少时间,期间,大家都静静地等待。后来我在与乐手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竟然是在中国上海学习的印度音乐,当年他们师从一位87岁的音乐老人。
印度音乐我过去虽然听的不少,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印度音乐表演,好莱坞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印度在前两年好好的红了一把,那里面也有好听的印度音乐。
但是今晚,我很好奇他们的演奏,因为我感觉听到的不完全是传统的印度音乐,很让我惊诧的是我居然在一首曲子里听到了中国元素,像侍女在抚弄琵琶!这就是文化的融合吧。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在未来的岁月里,绝对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世界各国人民。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虽然这次来书店过“读书日”只是一次平平常常的活动,但我觉得全球化需要在中国一步步的扩展,我们需要渐渐融入整个世界。
人人都要读书,这样中国才能早日成为知识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