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发(梁志强/摄) |
在国内通胀率不断走高的当下,目前国内理财市场上一些理财产品的高预期收益率更显吸引眼球,有些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甚至达10%以上。这中间,不乏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结构性产品。专家指出,结构性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概率很小,不要因片面宣传的高预期收益而盲目投资。
部分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得“惊人”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3月份投资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26%,1个月至3个月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6%,6个月至1年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平均值为4.55%,而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
在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走高的同时,记者统计发现,目前理财市场上一些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确实高得“惊人”。比如,中国工商银行2011年“工银财富”客户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365天)QDXT1102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50%(信托计划),北京银行“本无忧”系列FX11068号即澳元183天银行间市场投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00%(澳元债券),法国兴业银行(中国)2011年1年期一篮子股票挂钩人民币投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00%;而中国银行汇聚宝HJB11038-V(澳大利亚元汇市争锋)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达10.00%。
预期最高收益率:可望不可即?
普益财富研究员邱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发行的高收益产品主要包括结构性产品、短期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由于货币市场中短期资金需求缺口较大,造成短期资金利率较高)等产品。
邱凯指出,虽然这些产品收益率普遍较高,但造成其高收益的原因则不尽相同:结构性产品将部分资金投资于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通过高杠杆获取高收益;澳元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及组合投资产品的高收益是因为澳洲较高的基础利率(4.75%);而投资于信托计划的理财产品的高收益是项目本身的高收益造成的。
有分析认为,银行之所以拼命抬高收益率主要是为了博得更多投资者青睐,月末或季末吸引更多资金沉淀银行。该类产品的特点是发行时间集中于月末、季末,且认购门槛高。
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王增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预期收益率比较高的产品,有些是属于普通类的产品,有些是挂钩某些标的的结构性产品。对于结构性产品而言,要想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挂钩标的需达到设定的条件,否则最低收益可能接近零,甚至为负。王增武强调,一般而言,这些结构性产品要在非常乐观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而发生这些情况的概率实际上是非常小的。
不要因片面宣传的高预期收益而盲目投资
邱凯指出,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购买产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搞清该款理财产品是保本、保证收益还是非保本型产品,并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投资。不要因为片面宣传的高预期收益而盲目投资。
王增武也表示,投资者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产品,而不能别人说好就买。另外,投资者的投资周期也要与自己的流动性需求相匹配。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在走高,但是,短期理财产品主要是为短期闲置资金提供投资渠道,如果投资者有其他长期的投资计划,不要因为过分追求短期产品的高收益而盲目购买短期产品。投资者还是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投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