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科学院4月20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研究员尹中立联合撰写了《资本市场运行:2010年分析与2011年展望》一文。文章认为,2011年主要有四个因素将对股市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货币政策走向、物价、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楼市的走势、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步伐及其他国际因素。
需要认真分析和观察的经济指标是物价指数,物价走势将决定货币政策走向,同样,物价走势也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直接相关。2011年上半年的物价总体在高位运行,货币信贷的控制力度将较大,会对股市产生抑制作用,股市可能在上半年出现震荡筑底的走势。如果物价在下半年出现和预期一致的回落,则股市将出现一定的反弹。需要防范的风险是房地产市场出现硬着陆及国际资本流向的逆转。如果出现房地产市场硬着陆,则国际资本会快速从中国撤出,股价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货币政策走向直接影响股市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是信贷的快速增长,使股市在极度悲观的气氛中迅速反转,至2009年7月底股价已经比2008年11月份的最低位上涨了一倍多。但从2009年8月份开始,信贷增长的速度开始受到一定的控制,每月信贷的增量开始回归到接近正常的水平,与之相对应,股市在2009年下半年出现调整。2010年初出台的7.5万亿元的信贷规模计划对2010年上半年的股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为该计划比上一年度的实际信贷增量少了两成多。但2010年中,随着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加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投放了大量资金,股市开始见底回升;至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货币政策的基调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使正在上升的股市出现快速回调。
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部署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控制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因此,股票市场面临的资金环境不会比2010年更好。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政策的实施落实情况。从2010年情况看,尽管银行表内信贷增加7.9万亿元,接近年初制定的7.5万亿元的计划,但银行表外信贷数量较大,以“社会融资总量”计算,2010年与2009年基本一致。如果在2011年将银行表外信贷业务纳入表内计算,而信贷总量依然不变,则资金面必然紧张。
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小视
与货币政策有关的是物价。从2010年物价走势看,2011年物价的统计翘尾因素呈现前高后低的分布,翘尾因素最高出现在1月份和6月份,从新涨价因素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容小视: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形成的压力;二是劳动力成本出现快速上升;三是我国出现大面积自然灾害(包括冰雪灾害、北方旱情和洪涝灾害等)可能对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有较明显影响,由此,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严重。
从目前的政策操作看,出现外松内紧的特点。表面上看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但具体的信贷政策却空前收紧,多数银行对房地产行业信贷采取了严格的控制,使M1增长速度在2011年1月份迅速降到13%,远超出市场的预期。加上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提高,银行资金流动性已经比较紧张。2011年1、2月份CPI出现小幅回调,可能使货币政策收紧的压力稍稍减缓,市场可能出现阶段性机会。
如果2011年下半年物价走势出现超预期的情况,则货币信贷将从紧,股市面临资金压力。根据历史的经验,股市难有好的表现。
股市波动与楼市息息相关
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楼市的走势对股市影响十分明显,2010年的股市价格波动与房地产调控政策及楼市走势息息相关。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市场预期楼市将出现下行走势,相关的周期性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了股价破位下行。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现实比市场预期的要好,使股市出现反弹;至2010年9月底,政府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市场解读为“利空出尽”,股市随即选择了向上突破。
2011年2月初,政府开始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核心内容是扩大“限购”的城市范围。2010年,只有北京等少数城市出台了住房限购政策,但此次列入限购的城市超过30个,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股票市场预期此政策会将楼市投资的资金挤到股市,有利于股市的上涨。2010年9月底,首次出台住房限购政策时,市场也出现类似的预期,并促使股市在10月份和11月份出现强有力的上涨行情,10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减少7003亿元,当月约11000亿元储蓄存款进入了股市;但11月份之后楼市交易继续活跃,而股市则陷入调整,可见楼市资金分流到股市的趋势没有持续下去。2011年扩大范围的住房限购政策能否促使楼市资金持续分流股市,还需要市场检验。
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
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国内资产价格的波动不仅取决于国内的货币政策,而且与国际资本流动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后者的作用要大于前者。
尽管2011年全球将继续维持弱复苏格局,新兴经济体和资源国依旧是最大的亮点,但与2010年的区别在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更有看点,尤其是美国表现将好于2010年,美国将再度吸引全球资本的兴趣——这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可能意味着即将面临资金大举抽离的梦魇。尤其是美国的财政刺激计划的出笼,让美国的复苏更加确定。机构纷纷立刻大幅上调了对2011年美国经济的预期。相信之后美国会迎来越来越多的利好数据,逐步驱散市场的恐慌情绪,增强美元资产的吸引力。
历史经验也表明,新兴市场在美元贬值时往往资金非常充裕,而当美元汇率触底时,资本通常会外流,从而迅速刺破资产泡沫,类似悲剧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都曾经发生。当经济复苏被确认,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资产会因为洼地效应赢得资金的青睐。经济复苏推升美元资产收益率,加上货币政策紧缩的预期增强,将把美国打造成为一个巨大的吸金怪兽。而同时,美国需求转暖预期推升全球资源品价格进入新一轮上行通道,加大通胀压力,这会给新兴市场国家最后一击,迫使新兴国家货币当局进一步加大紧缩力度。
随着发达经济体资金需求的上升及新兴市场国家紧缩力度达到顶点,资金会大量抽离新兴市场回流欧美,新兴国家资产泡沫破灭、经济因需求萎缩而迅速下降,过剩产能将再次凸显。
2011年初,全球股市对此似乎已经作出了反应:欧美股市不断创危机后的新高,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则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