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基金业的“鲶鱼”
2011-04-21   作者:涂艳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在讨论今后私募基金有望迈入公募门槛时,我们似乎忘了听听在这个围城中打拼了多年公募基金的想法。
  “公募基金行业的制度优势曾经助推开放式基金高速的十年发展,然而现在已然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位老十家基金公司老总曾不止一次提及。确实,对于曾经背靠制度优势的公募而言,一座围城已经确确实实地立起。
  近一两年,公募基金遭遇了发行的最大难题,首发规模逐渐缩水,而发行费用却水涨船高,基金和银行的博弈空前激烈。有人总结原因,基民近年来并没有如预期那样赚钱,基金业绩变动太频繁,甚至还有老鼠仓发生,这些都是基金再难扩大持有人份额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些理由似乎甚为牵强。纵使行业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但问题的暴露似乎仅仅在牛市过后的这两年,公募基金“牛市靠市场,熊市靠业绩和营销”的根本思路并没有发生转变。
  去年,包括华商、大摩华鑫等公司的业绩都成为其规模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一位基金评价人士也似乎道出了无数行业中人的真实想法:一旦牛市再度来临,曾经基金一日发行千亿的盛况或将再度上演,所谓的服务创新、持续营销都会被基金公司抛到脑后。基金公司仍然在无奈地靠天吃饭。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于华则认为,目前跨行业的竞争和行业内部竞争都比以前要激烈很多,目前基金法修订应该解决行业竞争机制问题。
  “最终资产管理行业不是靠机制和制度优势取胜,越来越成熟的投资者会用脚投票,包括私募基金、券商理财甚至银行理财,所以团队管理能力的竞争才是最终的竞赛。”于华认为。
  确实,管理能力的直接体系就是业绩的好坏及持续性,而在同业的竞争压力之下,基金公司把很大精力放在了基金的营销上,此题何解?
  交银施罗德总经理战龙就认为,如果产品发行市场更加开放,基金公司的注意力从迅速增加产品的数目、加快产品报批的速度,回到了最根本的加强从业能力上,而这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我们欣慰地看到,此次修法中给私募基金开展公募业务开了一道口,也正是解决竞争机制的重要体现,正体现了立法部门对行业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对于公募基金中的不少思考者而言,一场有私募基金加入的“鲶鱼效应”亟需激活,行业的长远发展和生命力需要制度迈出更大的脚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加强调研 基金布局路径逐渐清晰 2011-04-21
· 一季度偏股型基金遭赎回潮冲击 2011-04-21
· 海外市场趋向难定 QDII基金面临四重考验 2011-04-20
· 基金定投更适合哪些理财规划家庭 2011-04-20
· 基金账户首次突破3500万户 2011-04-2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曹中铭:不要轻信“股神”高论·[思想]郭田勇:货币政策宜紧不宜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