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产增值过程中,时间是重要因素。近年艺术品成为热门投资品种,便是由于投资者看中了它的高增值率。艺术品与黄金投资大不相同,因为每件的成色各异。它们能否成为真正的资产,必须以其具有的实际增值率为依据,而每件作品的实际增值能力,非严谨的价值评估难以定论。
在全球性的通胀背景之下,资产的保值成为全民话题,而资产的增值更成为全民的美梦。在经济学中,依据持有期限的不同,将资产划分为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或者依据存在形态的不同,将资产划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前者包括房产、汽车、珠宝等,后者包括存款、债券、股票等。目前比较合理的资产定义,指预计有助于生产未来现金流入、或减少未来现金流出的经济资源。该定义体现了“未来经济利益观”。“未来经济利益观”认为:对资产的确认或判断不能看它的取得是否支付了代价,而要看它是否蕴藏着未来的经济利益。
资产的第一要义,正是能带给持有者未来收益。
资产带来未来收益的大小,通常用资产保值增值率表示,它是期末净资产总额与期初净资产总额的比值。在资产增值过程中,时间是重要因素。“资金时间价值理论”通过利率和时间,可将当前价值折算成未来可获得的收益,计算公式为:将来值=现值×(1+利率)×时间。最常见的实例,便是将资金用于储蓄存款获得利息收入,实现“钱生钱”。该理论和公式经常用于投资计划中,计算未来是否可以盈利。
投资者选择持有某种资产,自然着眼于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增值率。
近年艺术品成为热门投资品种,便是由于投资者看中了它的高增值率。在很多个案中,艺术品的价格涨幅确实高得惊人。夏叶子在《艺术品投资学》一书中述及:王习三的鼻烟壶在
1950年代仅值 0.5元,至1995年,它在“HK苏富比”以
26万港元成交。而李可染的中国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980年代初在香港的首次交易价,折合人民币仅3000余元,至2000年,它在“北京荣宝”的成交价
506万元,20年间升值达1600余倍。
不过,如果细心统计,大多数艺术品的增值率要逊色许多。
且以油画大家赵无极和国画大家齐白石为例,二者均具有稳定的市场行情,目前分别在“油画总成交额排名”和“近现代国画总成交额排名”中高居首位。据“雅昌艺术网”数据合算:2000年,赵无极和齐白石作品的单件均价为63万元、16万元,至2010年,二者作品的单件均价为653万元、226万元。10年间,平均增值10.4倍、14.1倍,年均增值率仅为26.4%、30.3%。假如扣除收藏期间的保管费,或者扣除期间的交易费用,两项数值还要有所降低。
即便这年均26.4%、30.3%的增值率,也非实际增值率,因为没有考虑通胀因素。
经济学认为,用货币值体现的资产增值率只是“名义增值率”,只有减去通胀率之后,才是“实际增值率”。对于“通胀”,人们并不陌生,它通常表现为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物价普遍上涨。而根本上,发生“通胀”的原因是由于纸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了纸币贬值。
各国基本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表示通胀水平,该数值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化。在国内,官方也通常将CPI数据默认为通胀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至2010年,国内的CPI为
0.4%、0.7%、-0.8%、1.2%、3.9%、1.8%、1.5%、4.8%、5.9%、-0.7%。如果单纯与该数据相比,赵无极和齐白石作品的年增值率确实算得上丰厚。
不过,人们感受到的总体物价上涨程度(实际是纸币的贬值程度),远高于CPI。
估计真正的通胀水平,可以参考几种商品的价格涨幅。首先是粮食,因为“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看,2002-2010年8年间的粮价上涨
1.60倍、年均
5.4%,是
2000-2010年CPI年均涨幅的近3倍。此外,被称作“新三座大山”的住宅、教育、医疗,在家庭支出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三者价格的上涨人们体会尤深,其幅度比粮价又要高出许多。
其实,更容易量化真实通胀程度的是黄金价格。
黄金因为自身的珍稀属性而充当过天然的货币,历史上,许多国家曾确立过金本位制度,也让它成为国际“硬通货”。在
20
世纪中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与黄金挂钩。如今,黄金虽然不再具有货币职能,但仍然被当作国家的重要金融储备,也是个人财产的重要保值手段。尽管造成金价短期波动的因素包括工业需求、国际汇率、股价等,但从长期看,影响金价的根本原因是纸币的贬值或升值
(即通胀或通缩)。
假如将金价涨幅看作货币的实际通胀,那么,艺术品的增值率会大大缩水。
据“纸黄金交易通网”显示的黄金伦敦定价,2000年为279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82元/克),2010
年为1225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292元/克),十年间上涨4.4倍(或3.6倍)。对照国民最为关心的房价和工资,三者涨幅确实大致相当。如果将赵无极和齐白石作品
10 年间增值的 10.4 倍、14.1倍,扣除 4 倍的通胀,其实际增值便仅为 2.6 倍、3.5 倍,年均实际增值率仅为
10.0%、13.3%。
并且,这个不算很高的实际增值率,还是很多件作品的平均值。
在赵无极的个案中,若以2000年均价63万元为基点,至2010年,扣除4倍的通胀后,只有成交价在252万元以上才算真正增值。但实际上,2010年赵无极的79件成交作品中,只有42件超过252万元,占成交量的53.2%。在齐白石的个案中,若以
2000年均价16万元为基点,至2010年,扣除4倍的通胀后,只有成交价在64万元以上才算真正增值。但实际上,2010年齐白石889件成交作品中,只有 576
件超过252万元,占成交量的
64.8%。如果再扣除保管费和交易费等,真正增值的藏品的比例还要下降。
从此项粗略统计中不难看出,投资艺术品并非只赢不亏,差不多会喜忧各半。
“具有未来的经济利益”,是国际上关于资产的本质要求。国内2006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将原准则(1992年发布)中“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修订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样,任何不具备未来经济利益的内容,都不能再被确认为资产。
艺术品与黄金投资大不相同,因为每件的成色各异。它们能否成为真正的资产,必须以其具有的实际增值率为依据,而每件作品的实际增值能力,非严谨的价值评估难以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