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的白酒和黄酒一直在中国烈酒和低度酒类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但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机构(The
IWSR)在报告中指出,在酒类消费总量并不会大幅增长的前提下,进口烈酒和葡萄酒将在未来几年内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尼尔森在其报告《中国白酒市场制胜之道》中指出,在台湾的零售渠道,威士忌的销量已经超过白酒,并通过在大卖场和酒类专营店获得了日益壮大的市场。“同样的战略能够复制到中国大陆市场并取得成功,这一点非常值得大陆酒企关注。”
2005年至2009年间,全球葡萄酒市场并不景气,中国市场却大放异彩。根据The
IWSR今年2月发布的期刊报道,“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是全球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食品及农业研究部的Steve
Rannekleiv说,在很多供应商面临压力的时候,“来自巴西、俄罗斯和中国的需求支撑了整个市场的增长。”
根据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商贸展(VINEXPO)发布的研究报告,五年间,中国的葡萄酒生产量和消耗量分别增长了一倍左右,全球排名上升至第7位,但人均消耗量仍不到每年1公升。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均年消耗量在8升左右。VINEXPO行政总裁Robert
Beynat说:“当以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与其余十大消耗国的人均比率相比时,中国市场的非凡潜力便显而易见。”
烈酒方面,除白酒外,苏格兰威士忌最受中国消费者喜爱,而龙舌兰酒消费量在中国的增长势头最为强劲。报告称,2009年全球的烈酒消耗量中只有61.5%是本地产的;2010年全球烈酒消耗量出现下滑时,此类别烈酒亦被占去主要部分,当中尤以米酒为甚,“传统上深受亚洲人喜爱的米酒正逐步被葡萄酒取代”。尼尔森认为,在曾经面对外来冲击时,日本传统白酒通过向清淡的稀释烧酒转型保持销售优势的做法,给中国白酒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在中国葡萄酒消费结构中,高价酒市场的成长最被看好。The
IWSR预计,2009-2014年间单价10美元以上的葡萄酒在中国的销量将增长104.24%。相比之下,单价5到10美元葡萄酒销量增长预计为67.88%,5美元以下者仅为18.07%。
高价酒市场也被认为是国际品牌最占优势的领域。英国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发布的报告指出,在2010年消费品优质化(premiumisation)的趋势下,国际酒商以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营销渠道,在高端市场中表现强劲。
在这样强劲的势头和动人的前景中,进口酒最为显眼。在中国葡萄酒消耗总量增长了1倍的同时,其中的进口酒消耗量增长了将近4倍。目前进口葡萄酒仍仅占中国葡萄酒总消耗量的14.7%,这个数字在全球范围统计是26.44%,相比之下还有很大的空间。
国内业界对这个机会的把握并不止于单纯的洋酒进口。中粮集团近期买下了位于法国波尔多产区的维奥庄园(Chateau
Viaud),青岛龙海投资集团也于2009年10月买下了附近的拉图拉甘酒庄(Chateau
Latour-Laguens)。但这些被中国人买下来的法国酒庄,把产出的葡萄酒卖回中国。据龙海市场部总监刘虔女士介绍,在其集团管理下拉图拉甘酒庄出产葡萄酒主要销往中国的山东省及西南地区,主打品牌“巴克斯”等红酒每瓶定价约为300-400元,在商场和专卖店里都可以买到。
记者到位于上海陆家嘴的卜蜂莲花超市中走访发现,在售葡萄酒中有八至九成是进口的,售价大多在100-300元之间,还有很多促销活动,如法国产“巴斯蒂德夫人干白”买一送一。平均每瓶64元的价格,使其与定价多在百元以内的国产葡萄酒放在一起也很有竞争力。张裕、长城、皇轩、王朝、威龙等国产品牌,在卖场里只占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货架。
这些进口酒来自法国、意大利、智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美国、南非等许多国家,法国红酒占最大的比重。据The
IWSR统计,法国、澳大利亚和智利是中国进口葡萄酒的最主要供应商,其中法国对华出口额的增长速度还高于其他大部分国家。阿根廷对华葡萄酒出口量5年间增长了近8倍,增速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