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城价格"暗涨"应对"一房一价"
2011-04-15   作者:记者 洛涛/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2011年5月1日,将是规定“一房一价”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的执行日。抢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北京高档楼盘开始寻求应对的策略,在5月1日之前暗中上调部分低价户型的价格,成为策略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绿城(中国)在北京开发的高档住宅诚园项目,即采用了这一手段。至4月11日,北京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对诚园项目的“暗中调价”。该项目未售出房源的实际销售价格,悄然上调1000元/平方米。 
  这将致使绿城诚园项目未售房源的单套总价至少上涨10万元,而户型越大单套总价上涨的幅度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暗涨应对一房一价的手段,对于已经在售的高档住宅开发商,最具利益动机。

  悄然“涨价”

  3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商品住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下称“规定”),要求商品房销售要实行一套一标价,并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
  5月1日将是该项政策的执行“大限”。于是,抢在5月1日“规定”开始执行之前,在北京便有开发企业开始采用暗中涨价的方式,获得最后的“上调价格机会”。本报综合购房人的反映和记者调查后发现,位于北京的绿城诚园项目,近日对原有未售房源中价格较低的房源进行了调价,每平方米价格上调的幅度为1000元。 
  诚园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东路3号,开发商为北京亚奥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记者调查,该公司归属北京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而后者系在香港上市的绿城(中国)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10年3、10月,诚园项目分两次获得北京市住建委的预售许可,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按照绿城方面与购房者签订的预售合同,该项目将与2011年底和2012年中分两批交房。
  记者了解到,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该项目告之购房咨询者,诚园中部分原有售价较低的房源,将调整价格,调整价格的范围既包括三居室,也包括一部分较大户型。
  诚园项目的三居室建筑面积约171平方米,位于项目西北角楼栋二层的两套三居室的价格,在其上调价格之前,总价分别约为944万元、935万元人民币,约合单价55000元/平方米。上调价格后,这两套三居室的总价分别上涨至961万元、952万元人民币,约合单价56000元/平方米,单价涨幅约1000元,总价涨幅在10万元上下。 
  本报综合多方情况证实,除上述两套三居室外,部分面积较大的户型也以1000元/平方米的幅度上调了售价。由于户型面积的增大,其总价上浮的额度也就较高。
  不过,记者也发现,该项目未售房源中原有定价较高的,本次开发商未进行价格调整。

  应对政策

  为何抢在5月1日到来之前,绿城方面悄然调高了部分未售房源的价格?该项目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发改委的“一房一价”政策。“如果现在不调,5月1日以后就不能再调高了。”在电话中,她对记者说。 
  按照北京市一房一价的操作方式,一旦开发企业确定申报的价格得到批准,并在售楼现场以及相关网站进行公示,将不得再行上调价格,这也就是上述销售人员“现在不涨,就没有机会再涨”的逻辑的由来。
  发改委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指出,商品房销售要实行一套一标价,并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同时,发改委的“规定”同时要求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

  预留空间

  在实施“一房一价”政策之前,北京市住建委一直通过“拟参考销售均价”审核、公示的方式,对开发商的定价行为进行约束,不过,恰是合理运用了该机制,绿城方面才得以在5月1日前,对定价较低的未售房源向上调价1000元。空间恰恰来自“拟参考预售均价”。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信息显示,诚园项目A2#住宅楼和B1#住宅楼的“拟参考销售均价分别为62632元/平方米和60680元/平方米。”“但是,我们此前的销售价格,实际上是低于这个价格的。”前述销售人员表示,按照“高限”提供这一价格指标进行公示,主要是为在日后灵活调整单套住房价格预留空间。
  记者了解到,2010年5月1日以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对楼盘预售许可进行审批后,要求在北京市房地产信息管理网上公示其“拟售参考均价”,该科目由开发企业向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提供,并接受审核。 
  多位北京开发企业的销售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按照北京市的操作方法,在企业上报的拟售参考均价通过住建委审核并在交易管理网进行公示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任何的价格调整行为,都不得高过这一“上限”,但在这一上限之下,可以进行自主调整。这便是在发改委系统进行“一房一价”制约之前,住建委系统对于房地产商定价的约束机制。 
  也正是在这个机制之下,在发改委5月1日开始在全国执行一房一价之前,作为开发企业的绿城,才能对其定价较低的房源,向上上调价格。对此,该项目销售人员表示,即便是上调之后的价格,也低于其向住建委申报的“上限”,而这种“高报”拟销售参考均价的策略,则是为类似的价格调整预留空间。
  业内人士透露,如此合理运用管理机制应对5月1日“一房一价”大限的开发商,并非绿城一家,而这种“应对”的方式,在已售一段时间的高档住宅项目的开发商中,将更有利益冲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应加大二、三线城市房价调控力度 2011-04-15
· 部分城市房价结构性下跌的迷局 2011-04-14
· 二季度北京房价下行压力增大 2011-04-14
· “个税起征点挂钩房价”不可行 2011-04-14
· 房价“首降”应与老百姓感受一致 2011-04-1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强震与“经济海啸”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