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遭抢购:高收益短期化
2011-04-14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现在短期理财产品很抢手,要买就要提前做好准 。”招商银行一客户经理4月12日表示。
  今年以来,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空前火爆的局面,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都遭到“抢购”。理财产品也出现短期限、高收益的特点。期限缩短的同时,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年收益率高达5%-6%,远高于一年期定存利率。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存款负利率尚未消除,相对稳健而收益更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因此受到追捧,同时各家银行面临激烈的存款竞争,不惜竞相提高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尤其是在月末和季末的时候,银行间拆借和同业存款利率很高,理财产品纷纷投向这些领域拉高收益。”

  高门槛高收益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4月2-8日当周,银行发行的1个月(含)以下期理财产品数量为64款,在所有期限产品中市场占比是最高的,达到了36.16%,其中最短的期限为三天。
  上周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6只是银行为投资者清明小长假专门开发的产品,其中光大银行有4款产品,平均收益率在4.5%左右,交行和建行各有一款,交行预期收益率高达6%。
  “类似三天这种超短期理财产品一般是银行在清明小长假这时推出,来吸引那些在股市休市期间无法操作的投资者,带来一些资金回流,但这种理财产品并非主流,目前占比最高的还是中长期理财产品。”一城商行零售银行副总经理表示。
  尽管尚未成主流,但在央行加息背景下,短期理财产品绝对数量和占比都在上升。尤其是发行期包含月末、季末或年末这些关键时点的时候,短期产品发行量更是猛增,预期收益率也随着资金的紧张水涨船高。例如某银行发行的一款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4天,发行期为3月28日至4月1日,预期年化收益率就达到5%。
  值得注意的是,在缩短期限和提高收益的同时,银行也在悄然提高投资理财产品的门槛。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在内的很多短期理财产品都已变成10万元起售,5万元起售的理财产品不是数量大大减少就是已经难觅踪影。
  与此同时,即便是期限相同的产品,资金量大的收益也更高。日前,某股份制银行发售的一款期限10个月的理财产品,10万元起的年收益率为4.8%,而20万起的则达到5%。
  “我只能说这是市场行为。”一国有大行理财部门人士在这一问题上似乎不愿多谈。
  另一股份行人士则表示,投资起点和预期收益同时提高,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客户”。“资金量大的客户能承受更高的风险,当然更受欢迎。再说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其它银行都在做,你不做的话就会流失客户。”

  同业存款热潮

  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高速发展,源于实际负利率下金融脱媒。
  零售客户存款占比下降便是这种“脱媒”的主要表现。以主打零售银行的招行为例,截至2010年12月31日,招行零售客户存款占客户存款总额的比例为37.09%,比2009年末下降2.6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去年底招行贷存比为74.59%,已逼近75%的监管红线。
  在存款外流大势所趋的情况下,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吸引或留住客户变得顺理成章。仍以招行为例,2010年,该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1762只,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165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37%。
  “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存款虽变为金融机构托管资金,但其投资运用长期将表现为融资企业存款的增长,因为资金流出最终会表现为实体企业资金获取,存入商业银行后企业存款等相应增加。”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日前发布报告称。
  该报告还指出,主要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去年四季度以来银行月度(外汇占款+信贷投放)增量与(各项存款+M0)增量之间的偏离程度已超过1.64万亿元,今年以来两者偏差估计在7400亿元,导致对今年以来M2和M1的增速统计出现一定程度的低估。
  “眼下我国银行理财规模的巨大增量,是以短期产品的大量增长为特征的,这种结构并不是很健康。”一位银行人士直言。
  他指出,很多短期理财产品虽然在产品说明书中列举了众多投资范围,但是要想在短短数天内获得较高的收益,一般都是靠银行同业存放或拆借,或者是投资一些高收益的城投债。
  “尤其在月末或季末,同业存款或拆借利率会很高,银行用理财资金就做同业存放或拆借,也可以给客户返还较高的收益。最后可能还是中小银行承受比较高的资金利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加息通道下银行理财产品有优势 2011-04-14
· 澳元理财产品成明星 平均年化收益5.33% 2011-04-13
· 6款券商理财产品跑赢沪深300 2011-04-13
·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成空头支票 2011-04-12
· 加息推高收益率 理财产品赚眼球 2011-04-1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强震与“经济海啸”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