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创新的思路,今年1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下称“天津文交所”) 推出
“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产品正式上市。“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也称“艺术品权益拆分交易”,即把艺术品的所有权“切”成若干等份,投资者可通过购买“份额”相应获取艺术品增值带来的收益。首次推出的是著名画家白庚延两幅画作《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别估价600万元和500万元,发行价格均为每份1元,对应投资份额为600万份和500万份。不足两月,两幅作品涨幅均逾1600%。为此,市场的担忧与质疑也随之而来:对文物艺术品证券化份额该如何估值才合理?
基于此,笔者尝试从金融化视角即市盈率、流动性溢价与资产多元化的角度作些分析和解读。
首先,国民财富增长提供了提升艺术品价值的通道,成为重要的估值基础。任何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的创新,必会带来对这种新产品的重新认识,甚至在新产品交易初期会出现大量投机者的爆炒,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此时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实现金融市场交易的理性回归。
任何资产的价格,都与预期、交易和流动性三个因素有关。艺术品价值预期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和国家经济实力相联系。从全球视角来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开始启动,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艺术品市场趋于繁荣。艺术品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国际性等特点,被全球公认且流行,无地域差异,投资回报稳定。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300美元,文化消费能力已达9100亿元,整体上进入了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但中国艺术品价值还没有完全释放,价格上涨仍是未来20到30年的基本趋势。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中国艺术品价格由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文化影响力决定,未来中国高净资产的富裕人数将越来越大,这些人内心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与有限的艺术品供给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其次,艺术品也有“市盈率”,传统金融投资理念仍然起作用。艺术品的“每股收益”是指艺术品作者的水平和由此形成的艺术品年化的价值增长率。借鉴证券市场的估值方式,可以估算二级市场的艺术品份额价值,这种创新性金融市场对艺术品份额的金融定价,仍然基于经济和艺术品的基本面。水平相当的艺术品,市场价应差不多,如有落差,就有了风险系数之别。比如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作品历史坐标确定,市场价位一向稳定,但当代艺术还没有得到美术史论证,价格却远远高于老油画。由于筹码分散,不利于资金炒作;老油画市盈率偏低,而当代艺术却容易聚集人气,价格往往一飞冲天。但“市盈率”终究会起作用。一位艺术家作品被不断炒高,相当于股市某板块出现了领头羊,资金自会循着市盈率规律,寻找艺术水准接近的其他艺术家。
再者,资产在流动中升值,流动性溢价成为艺术品份额估值的重要因素。流动性溢价是股票升值的前提,流动性会让价格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旦有了连续竞价的平台,流动性溢价可能就不是百分之几十了,而是几倍甚至几十倍。艺术品份额交易给固定的艺术品带来了金融属性。流动性的增加,必然给二级市场的艺术品份额带来一定溢价。当然,流动性也有两面,投资者在享受高流动性带来高增值的同时,也要切记防范风险。
另外,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结构很复杂,有需求拉动为主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因素。单靠货币政策紧缩,可能会导致经济滑坡,股市长期低迷,最后被迫巨量释放流动性,致使经济再次过热,如此循环往复。而艺术品交易一定程度上正可以成为吸收流动性的“第三极”。以金融形式投资艺术品已是世界艺术品投资领域的发展趋势,艺术品投资因此正逐步成为股市、楼市之后的第三个投资热点,并有利于补充和发展我国的投资品种,可作为高端客户在资产组合配置中规避通胀等风险的投资工具。
按目前各方认可的数据,国内收藏人群约在7000万至9000万之间,假设人年均投入一万元,其蓄纳和沉淀的资金总量已不弱于银行机构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所起的作用。艺术品投资这个流动性“池子”的作用和优势非常明显,其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与方向与国强民富、藏富于民的终极愿景相一致,也符合政府的文化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艺术品投资市场正在践行和丰富着“增加居民的财富性收入”的大政方针。
至于如何积极发挥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至少可以从让金融机构介入艺术品市场、抬高入市门槛、定期披露信息、丰富交易品种、加强艺术品投资价值评估等几方面着手。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单位: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