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整体向公众开放。开放首日,观众客流量达到8800余人次,“爆棚”现象引发了不少问题。天涯论坛上一篇悉数“国家博物馆N宗‘最’”的帖子,配图展示了“水太贵”、“厕所设计令人尴尬”、“设施缺损、故障”等瑕疵纰漏,引得不少参观者围观跟帖。这边国博官方微博上,有网友呼吁:“能不能把网站的内容扩充下,有个更开放的平台能让我们了解下国博的展品!”
不单是国家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免费开放第一天,游客就把自然馆的大门挤坏了;上海美术馆出现小孩在画作下小便的状况;一些博物馆里,人们躺在座椅上打盹儿,在展厅里乘凉,还有大妈在里头择起了菜……面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带来的诸多问题,人们不禁将视线投向近年来流行的“网上观展”——网络博物馆能否成为缓解问题的良方?
“所谓的网络博物馆,娱乐性远大于教育性。我之前浏览过网上故宫,速度有点慢。做得很炫,但实质内容和材料很少。”一提起网络博物馆,文博迷董一颖就抱怨。内容少、更新慢、互动差……网络博物馆真的成了“问题生”吗?带着好奇,笔者点开了国内几大知名博物馆的网页。
在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网站”的南京博物院网站“虚拟文物”专区下,笔者只看到“东汉错银灯饰青铜牛灯”等四件虚拟文物,要想一睹细节究竟,还要经历下载安装指定插件等一系列折腾。能在“文物快览”中搜到图片信息和文字介绍的文物不过500件。
在以青铜器收藏闻名的上海博物馆的网站上,笔者粗略地浏览到“典藏精选”青铜器条目下有70多件展品,而据上博馆方称共有铜器类藏品(含1、2、3级品)7000余件。“视频点播”区中,最近一次更新来自5年前的一场“从塞尚到波洛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绘画名作展”,此后未再添一条关于特展的视频纪录。
“三维场景——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场的氛围”,笔者点开上博虚拟展馆宣传语下的链接,在制作略显粗糙的3D导览界面上,陶瓷展品在眼前模糊地一晃而过,只够了解摆放的大致方位,别指望能瞧清楚一二。另一个三维虚拟展馆——青铜馆,则规定用户必须下载虚拟三维浏览系统控件,并对使用该款平台软件的电脑配置提出了大量要求。也就是说,光有一台电脑并不能保证你畅游上博3D展馆,还要你的配置过关才行。
随后,笔者控制虚拟人物走进了首都博物馆网上体验馆(一期),前进、左转、上楼……,没用多久就大致熟悉了首博内部结构、展厅位置。可是找了一圈,除去简单的设施、景观内饰,博物馆最核心的内容——展品——却并未从中体现。回到首博网站上,也只能看到部分一级藏品。
据首都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朱锴介绍,目前首博网上体验馆仍处在发展初期。首都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12万套,展品上网属于长期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工,但目前负责这项工作的只有五个人。另有文博行业从业者称,国家每年对文博事业的财政、人力支持并不高,文博系统在各级地方濒于边缘化。一些国家重点建设范围之外的博物馆,甚至没有负责网站的专门人员。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陆建松教授认为,现阶段国内网博发展瓶颈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是观念问题,我国博物馆多为科研机关,实行资料封锁,馆与馆之间还存在一种狭隘的观念。其次,藏品的分类、定名、用度、计量单位等基础性技术工作非常难做。再就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001年故宫博物院一件文物数据采集要花1200块左右。现在国家一级文物档案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二级、三级都还没做。如果数据库建立不起来,如何实现真正的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任重而道远。”陆建松说。
在这条通向数字化的道路上,国外网络博物馆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去年在“博物馆之都”华盛顿特区度暑假的李衡举了一个例子,在史密森尼博物馆网站“藏品检索中心”里搜索“coin(钱币)”,跳出来数百份图文并茂的展品信息,对比他在国家博物馆网站上搜到的几十张模糊不清的货币图片,不论数量还是质量,国家博物馆网站都明显逊色许多。“国外的博物馆网站系统特别健全完善,实地能看到的展品网站上都有,看不到的库藏品网站上也能找到”,痴迷博物馆艺术的佳之介绍道,“点开一幅画的背景资料,你能得到它所属的艺术流派方面的知识,了解它曾经被谁收藏过,最后又是怎么来到了博物馆。”
被“李衡们”津津乐道的国外网络博物馆其实很早就起步了。1995年卢浮宫设立了面向大众开放的官方网站,2004年实现3.5万件藏品、13万件库藏绘画上网,并推出了3D虚拟参观项目。今年2月,谷歌推出了一款名为“谷歌艺术计划(Google
Art
Project)”的服务项目,利用“街景”技术将世界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珍品“扫描”下来供互联网用户欣赏,图片清晰度高达70亿像素,画布的裂纹都清晰可辨。我国虽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然而相形之下,简单的内容、并不算高端的技术,让国内网络博物馆在近年来的全球网博竞跑中,落后了许多。
不过,国内博物馆也正在试图缩短着与国外著名网博的差距。在3月21日统计的全国文博单位网站排行榜上,湖南省博物馆跻身前列,仅次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湖南博物馆网站融入了丰富的多媒体手段,“走进车大侯家”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及汉代有关文献资料,用3D技术虚拟出车大侯府的场景和文物摆设,另有以车大侯夫人辛追一天生活为题材的flash动画,在衣、食、娱乐的场景中增添了文物和历史知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微软合作的展示项目虚拟国博展厅也已于去年亮相IE9发布会,无需安装任何插件的功能让一些网友颇为满意。除此之外,为弥补网络博物馆的弊端,许多博物馆还纷纷织起了“围脖”,开辟另一条网络展示渠道。
除了提升技术,到底谁在逛网络博物馆这个问题也急需明确。朱锴对于首都博物馆网上体验馆的期望是,通过三维漫游导览可以超越、克服地理和物理限制,让更多外地参观者了解首博。但据某市博物馆负责人透露,该市博物馆网站内容大多以新闻为主,数字展品很少,网络浏览量的60%~70%都来自当地。
笔者在采访时也发现,大多数参观者表示,只有在很想去但物理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才选择网上逛馆,抑或把它当作出发前的预习。“对于我们来说,网博的最大作用是获取新闻和展览信息,至于参观展品还是要身临其境。”一位从山东远道而来的参观者说。
实际上,网络博物馆非但没有影响游客对实体馆的向往,反而强化了到现场一睹为快的冲动。也许就如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所言,留声机不会让我们忽略演奏会,复制品也同样不会使我们忽略原作,“它引导我们去研究那些能接触到的原作,而不是忘记它们。”文博系女生付玉婷用一个比方道出了博物馆迷们的心声,“网上淘宝永远代替不了女孩子逛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