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将至,又适逢季末业绩考核期,银行再度推出大批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再度飙升,高达6%左右,超过中长期理财产品。
不过追逐超短期理财产品,最终的实际收益可能会得不偿失,切忌因几天的高收益而迷了眼。
诱惑:假期闲置资金挪个窝收益可增14倍
由于季末考核又至,流动性愈趋紧张的银行拉存款的冲动又高涨起来,各家银行纷纷推出高收益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为清明假期的短期的闲置资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去处。
最近几日,银行的几天期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可高达6%左右,远远超过了长期理财产品。例如交通银行推出的一款5天期产品,4月1日开始计息的产品,清明假期一过资金就可马上到账,投资门槛10万元,年化收益率高达6%;而民生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的春天精选增利型7天期产品,投资门槛为100万元起,年化收益率也高达5.8%以上。
目前,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率只有0.4%,对于清明假期的短期闲置资金而言,降资金由活期存款账户搬到短期理财产品上,收益率可以提高14倍。
以10万元资金为例,如果在活期存款账户上放5天,收益只有5.5元,而如果购买了交行的清明特别版5天期理财产品,收益可达82元。
提醒:
中长期闲置资金不宜追逐短期高收益
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比中长期理财产品还高,因此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记者在银行走访后发现,凡是有该类收益率远超市场水平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发售,都会遭到市场的热捧,一经推出立即售罄,一些市民甚至不顾资金的闲置期限,忙着给存款搬家。
时间的匹配同样重要
事实上,对于家庭理财而言,时间的匹配是与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同样重要的原则。如果不注意时间的匹配,一味忙于追求高收益,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
以交行的5天期产品为例,虽然收益率高达6%,但是由于期限只有5天,10万元的资金,5天收益也只有82元。
以正常的产品运作周期而言,一般一款理财产品,前后销售期和赎回期耽搁的时间至少需要2天,一款5天期的产品,实际占用的时间成本其实是7天,即使该行后期还会不断推出类似产品,使得投资者能够连续加入收益率高达6%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最终平均下来,投资者一年也只能参加52期产品,10万元的本金,一年下来,全部的理财收益和活期利息收益只有4388元,实际年化收益率仅为4.388%。而且实际情况是,很少有银行会连续推出如此高收益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如果产品到期后,投资者不能找到合适的产品对接,期间损失的时间成本将更加高。
而事实上,目前银行的半年期以上产品收益率大部分高于这个水平。如兴业银行4月1日起开始计息的半年滚动产品,收益率高达4.5%,而且产品到期前,只要不提交赎回申请,产品到期后,第二天开始就可以立即滚动下一期产品,收益率会随着市场利率水平而做相应调整,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10万元一年收益可达4500元,对于资金闲置期长达半年左右的资金而言,选择周期与闲置期适当匹配的理财产品,最后获得的实际收益,会比忙于追逐短期高收益要划算。
门槛不断提高 5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越来越罕见
记者近期在采访中发现,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了“嫌贫爱富”的现象,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不断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银行将普通市民拒之门外。
此前,银行理财产品主要针对普通市民发售,投资门槛大多为5万元;如今大部分银行将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发售门槛提高到了1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动不动就上百万元,5万元起步的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罕见。
在基金、券商集合理财、银行理财等各类理财产品中,银行理财产品向来是凭借其稳健性而获得大量普通市民的青睐,在负利率情况下,风险较小、而收益又较定期存款高的理财产品,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抗通胀风险能力较强的理财途径。
如今银行提高理财产品门槛,再次将财产不多、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普通老百姓抛入无法理财的尴尬境地。
记者向银行咨询时,有银行理财经理抱怨称,作为一线销售人员,自己也不愿意门槛被提得太高,但是产品是总行定下来的,自己也无法改变。
另有银行理财经理则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监管层加强了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提高销售门槛,意味着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产品更容易获批。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则意味着目前的银行理财市场监管思路存在误差,如果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会越来越受限制,其结果必然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或许监管层应该转变思路,督促银行多开发一些低门槛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