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狂潮下的电影乱象
2011-03-17   作者: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字号

    100亿、63%的年增长率,中国电影行业最简单的财务数据足以让那些带着梦想且投资无门的热钱疯狂。就在此时此刻,可能在北京的咖啡厅、酒楼里,有无数的人正在游说着那些茫然又兴奋的投资人,向他们描绘电影行业的美好形势。投资者们带着“爱”进来,已经有一些怀着“恨”出去。涌入的热钱能在电影行业里留多久?无论如何,他们的去留将决定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势头。

  电影投资  带着爱来怀着恨走

  是天堂,还是地狱?涌入的热钱能在电影行业里留多久?
  近一年时间,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成了资本界纷纷“朝圣”的对象,他投资电影从未亏损的佳绩吸引着至少四路电影资本同时与他频频联络:即将完成募资的汇利基金想让高军成为管理人,把控投资项目;国内首只人民币影视基金—壹股权基金则准备跟投高军即将投资的所有项目;此外,由一个身份神秘的美籍华人牵头、数额较大的电影基金也想让高军加盟;而一家大型国企则想并购高军掌舵的盛世华锐等一系列公司,然后将其打包上市。
  这四路野心勃勃的资本不过是近两年涌向电影行业的“热钱”的代表,几乎每个身处这个行业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本带来的灼热感。汇利基金的负责人詹幼文平时要接触大量的投资人,一个刚刚在国外买了两个矿产资源的投资人在询问她投资电影是否赚钱后告之:“今年五六月份还会有一笔钱,我给你投一两个亿吧。”与此同时,创建大中电器的张大中之子也与詹幼文接洽过,他们正在筹备成立一家影视投资公司,雄心勃勃地准备挺进影视行业。
  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百亿大关,较2009年增长幅度高达63%。这在其他大多数行业几乎是不可想像的增长,同时电影行业反经济周期发展的特性也是吸引众多资金的重要因素。然而,与“大军入境”的热钱形成对比的是,2011年进入了黄金(1400.40,7.60,0.55%)十年第三年的中国电影尽管建立了行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但是远远还未成熟。
  2010年上映的电影中80%都在亏钱。人们看到,以往业内人士不看好的剧本忽然投拍了,大家不看好的导演忽然有人投资了。这令高军等资深业内人士颇为担心:热钱带来的泡沫坏了行业规律的同时,一些不专业的业内人士更是伤了投资人的信心,这可能影响电影行业的后续发展。
  一个典型案例是,几年前台湾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想重振台湾电影,斥巨资投资了影片《白银帝国》,结果惨败,对于独具慧眼又打着精明算盘的郭台铭而言,投资电影远比做生意复杂,有很多不可控的人为因素。原本想投资100部台湾电影的郭台铭暂且搁置了他的投资计划。电影导演、影评人江小鱼说,现在台湾一年也就生产十几部电影,如果有100部电影的资金,那么能带动台湾电影行业进入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但是因为一些不够专业的业内人士,把一个特别热爱电影的投资人伤害了。
  “现在,台湾电影业又重新坠入黑暗之中。”江小鱼说,台湾只有一个郭台铭,大陆则有无数个,他们带着爱进来,已经有一些怀着恨出去。就在此时此刻,可能在北京的咖啡厅、酒楼里,有无数的人正在游说着那些茫然又兴奋的投资人,向他们描绘电影行业的美好形势。但是这些投资人能在电影行业里留多久,我们很难预料,他们的去留也将决定中国电影的发展势头。

  基金管理人分道扬镳 梦想难以照进现实

  近两三年,涌入电影行业的资金剧烈增长,天使之翼影视投资公司创始人戢二卫告诉我们,这些资金中有一半是行业外投资者。业外投资者目前的投资渠道可以大致分为几种:其一,投资人可以以直接投资一部电影,成为一部电影的制片人;其二,可以以自然人的身份投资一家影视公司;其三,将钱交给影视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基金公司的投资也可以大致分为投资电影项目和投资公司两种。由于行业外资金本身不了解行业,优质的影视公司又并不多见,较为规范的电影基金则成为相当一批投资者选择的投资方向。
  为何如此多的资金都先来高军处“朝圣”?因为他有投资不败的金字招牌。高军投过的项目,从最早的《甲方乙方》、《离开雷锋的日子》,到后来《集结号》、《画皮》、《叶问》,没有一个是赔钱的。最惊险的一次投资案例是《气喘吁吁》,当时片子剪了六遍,剪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投资人和主演葛优都聚到一起看片子,看完大家都蒙了,葛优当时就跟那个导演吵起来了。其他投资人都没话,就看着高军,问:“有救吗?”高军说:“有,只要听我的,保证不赔钱,票房绝对超过4000万。”
  高军给出的“秘籍”是:第一,这部影片现在开始不要让任何人看了,特别是院线和媒体。但是不能不见光,怎么办呢?剪一个15分钟的样片让大家看;第二,打进暑期档,但排队一定排在队尾,后边不能有任何一个强片,有一个强片就截断了票房。9月1日开学,《气喘吁吁》就选在8月28日上映,后面一个强片都没有了。最终结果是,《气喘吁吁》前三天的票房就达到2700多万,总票房4500万。而9月21日上映的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才获得了1800万的票房。
  尽管顶着投资不败的招牌,但是高军与热钱的“亲密接触”却颇有几分波折。2010年6月,规模初定为3亿元的汇力星影中国影视基金宣告成立,前中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晓苏任汇力星影基金董事长,曾任美联环球北京投资公司总经理的詹幼文担任董事总经理,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担任投资委员会副主任。此外还有亚太影展执行长黄志豪,日本A&A Entertainment公司总裁、电影《暖》的投资人李珍等为顾问委员会成员。在汇力基金成立的发布会上,孟晓苏说他少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导演,如今终于可以借这只基金圆了梦想。
  但是如此豪华和高调的阵容在基金成立后不久内部就一分为二。原来,汇力影视基金成立后房地产从业背景的孟晓苏和一干影视行业背景的管理人在投资方向上出现了矛盾。
  孟晓苏的思路是投资影视房地产,比如影视基地等,重点是在商业地产。但是其他人的思路是专注在电影本身的产业链上。在詹幼文前期募集资金时,基金的定位一直是影视投资,并非影视商业地产,因此,除了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思路需要协调外,还出现了要重新和基金投资人解释基金投资方向的问题。
  “房地产界的人看项目,更多的时候觉得只有地、只有房子是最真、最靠谱的。如果有人拿十部电影问孟总应该投哪一部,他会说你们去问詹小姐,但是如果在一个什么城市的什么位置买一块地,那孟总说的绝对是权威。”詹幼文认为,对于孟晓苏来说,与房地产接近的行业,他做起来更挥洒自如。于是,除了孟晓苏和他原有的团队外,高军、詹幼文等人离开原有的公司架构,新成立了汇利影视基金。
  想进入影视行业的业外资金中,占比最多、最典型的就是来自房地产和矿产资源行业资金。很多人都像郭台铭、孟晓苏那样怀揣曾经的“梦想”而来,但是梦想能否照进现实则是个问号。江小鱼对外行人介入电影行业所产生的混乱状况的比喻非常生动:“四川老板说我要加辣椒,山东老板说我要加大蒜,上海老板说我要加咖啡。”
  原本顺利起步的基金最终却因“散伙”而导致运作延期,这让高军有点失望。在他看来,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和状态非常重要,而他选择合作者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谁更专业化,谁更尊重行业规律。

  热钱催生行业泡沫 找钱易 找好项目难

  电影投资基金找到合理的投资方向难,具体投资更难。最近一只影视基金的相关负责人数次拜访高军,希望“高老师”能帮他们力挽狂澜。
  原来这只电影投资基金虽然募集了大量资金,但是对如何投资电影却不甚了解,投资了一部电影结果“烂尾”了,于是这家基金又找到香港的一家影视制作公司,请他们完成电影的后续拍摄制作。影片拍完,基金与这家影视制作公司又发生了矛盾,没有人愿意负责这部影片的发行,于是只好拿着样片找到高军帮忙。
  “看了片子之后,把我愁死了。这个片子要是我制作,300万就够了,他们竟然用了1300万。导演不成样子,演员没有号召力,故事拍得也不精彩,操作层面的问题太大了。”高军后来一了解,这个基金的管理团队没有一个是懂电影投资的。不仅如此,这家基金的管理团队与基金投资人签的是保本协议,如果出现投资失误的话,还需要为投资人垫付本金。
  其实类似这家基金出现的状况在行业内并不罕见,一些电影基金甚至在投资上随意性也很强,一般规范的基金对一部电影的投资不会超过电影投资总额的30%~40%,但是有的基金一下子就掷出1个亿,几乎相当于绝大部分投资总额。这说明这样的基金在金融管理上是有漏洞的。
  看到很多基金的盲目投资以及可能带来的亏损,高军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和资本市场对接,这个大方向没问题,而且必须得走。但是现在可以明显地看到,在走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问题没出在大方向上,而是出现在了操作层面,并且目前已经到了急需做一些拨乱反正工作的时候了,如果电影投资基金都这样操作的话,会给电影投资的大方向带来问题。高军说,热钱都是通着的,当前面的人尝到失败的滋味以后,后面的人就会特别谨慎。拿最热衷投资电影的“煤老板”来说,前边有10个煤老板进来,赔出去9个,周边的几百个煤老板就都不敢进来了。2011年电影行业的投资总数少于2010年,或许就是这个效应的明证。
  进入电影行业的资金到底有多少?江小鱼对此有一个粗略的计算,每年放映和没放映的电影大约有3000部,这还没包括没拍成的电影。每部电影至少几百万、不少电影投资上千万,甚至上亿。但是2010年的票房只有100亿。到底损失了多少资金难以统计。
  为什么投资电影获益这么难?电影行业没有很规范的制度,都是靠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维系,和一般的工业及其他产业的硬指标没有可比性,人的作用在这个行业里尤其大。所以一家企业、一个人在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移植到电影行业中。“原来做矿的,做房地产的,进了这个行业,就是两眼一摸黑。你凭撞大运没戏。”高军说,有一些外行人眼中的好创意、好点子,拿到行业里来,可能是很幼稚的想法。
  不光外行来的热钱亏损,甚至很多行业资深专家都在赔钱。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著名导演吴思远进入电影市场20年了,对电影的理解可谓深厚;香港著名影视人文隽敢对每一部影片做出市场预测。去年这两个人分别投了《功夫咏春》和《我的兄弟李小龙》,都票房惨败。“这样内行的人也会失足,何况这些闭着眼睛进来的行外人士?”高军说,一壹基金、汇利基金这样打头阵的电影基金一定要走稳,定好规矩,启用专业人士管理,才能在行业内起到标杆和示范的作用。

  一个高军拯救不了所有的基金 行业基础设施和人才始终奇缺

   “热钱”在电影行业吃了不少亏,同时也给电影行业带来很多泡沫。有一次,一家老牌电影公司和一个演员谈好片酬170万,这已经是不低的价格了,但是最终被一个外行投资者的以300万的价格抢走了。这已经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准备筹拍新剧的导演宁浩正在建班子,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副导演的薪水已经是一两年前的一倍了,几乎所有的人力成本都翻倍了。
  现在,找演员难,找工作人员难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内的通病。热钱推升了行业运作成本,一旦投资项目失败,捞不回成本,最终还得为自己抬高的成本买单。
  但是更多的“热钱”都在向理性回归。虽然新的汇利基金尚未正式募资完成,但是詹幼文负责的星邦美纳影视投资公司在删选项目时常常找高军过目,去年拿来的三个项目因为很难盈利都被高军毙掉了。一壹基金在接触上高军后采取了“跟庄”策略,高军在代表新影联或者盛世华锐投资时,相当于“庄家”的角色,肯定不会让投资成本有太多的风险,基金“跟庄”相当于规避了很多风险。
  众多资金向高军靠拢,其核心还是在于电影投资人才的缺乏。投资人将钱交给风险投资或者私募基金的管理者,基金最终的盈亏都取决于基金的运作团队,这个智囊组织特别重要。但是目前投入运作的电影基金显然没有足够的人力自行投资,人才奇缺。现实的情况是,培训机构、大专院校都没有针对电影投资设置专门的课程,相关的人才大多都是自己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高军认为一些院线管理人才是可以优先成为电影投资基金的把关者的。比如说一个院线的业务主管同时具有影院的具体运作经验,同时也有相对宏观的视野,他们每天都要与制片方、影院打交道,做大量与市场相关的日常工作,这个历练的过程相当于上了一所电影投资学校,他们最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影片。
  尽管现在的精力跟不上,高军还是最想成立一家电影投资担保公司。这是中国电影投资产业链中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但是目前中国在这方面仍是一片空白,担保公司的出现会更好地控制项目的运作,减少投资公司的亏损,也将有利于电影投资的发展。高军希望行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让那些带着“爱”来的资金,少一些带着“恨”出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电影缘何缺席 2011-03-04
· 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 2011-03-02
· Guess大片怀念60年代海滩电影 2011-02-16
· 全球电影院的美梦 2011-01-26
· 中国百亿元电影时代 2011-01-2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