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理财陷阱让你荷包越理越瘦
2011-03-17   作者:  来源:云南网
 
【字号

    在全民理财时代下,像子弹一样乱飞的投资诱惑背后可能正潜伏着巨大的陷阱,让投资者的荷包越投资越缩水。“3·15”的警钟下,将金融维权进行到底成为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你可以不精通,但你不能一无所知。

  1、用卡陷阱

    激活还是睡眠?
  昆明白领杨小姐3年前碍于人情办了一张信用卡,由于已经有很多信用卡,她决定暂不激活。去年,杨小姐一家准备出国旅游,为了方便购物,她激活了这张信用卡,“谁知道不久就收到银行账单,让我支付第一年年费300元。”更让她郁闷的是,银行客服提醒说当年杨小姐还需要去补刷5次卡才能免年费,“未激活的信用卡根本不应该收年费,我又没有获得任何服务,这是霸王条款。”

    免息还是免费?
  “免息分期,其实银行这话只说了一半。”李小姐最近用信用卡刷了5万元用于购物,由于经常收到银行免息分期的宣传,她为了给自己减轻压力就申请做成6期分期还款,结果银行要求她支付手续费1620元,“原来免息根本不代表免费,还要收我的手续费呢,真亏!”李小姐回忆,她在用卡过程中就经常莫名其妙被收费,有一次在境外刷了一笔美元消费,还款时柜台不能查询欠款,导致她少还了1美元,第二个月遭到全额罚息。

  权威点评:目前例如工商银行等部分银行已经把全额罚息改为欠款部分罚息。而监管部门也在行动,银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明令禁止信用卡不当营销行为,强调信用卡未经持卡人激活,不得扣收任何费用。业内表示,信用卡收费项目应该进行强制性披露,让持卡人明白消费。
  理财师提醒,持卡人首先应仔细阅读所持信用卡手册,了解信用卡是否允许超限以及收费情况,刷卡消费时留意消费金额,避免超额消费。

  2、收费陷阱 增值还是缩水?

  方先生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个账户了,公积金、工资卡、代收水电费,甚至有一次购房时还开了3个退税账户,家里的睡眠存折一大堆,和银行卡都对不上号,“不是有报道说长沙储户500元存3年缩水100多元嘛,我好多卡上的钱最多就是几十元,不知道被扣了小额账户费以后是不是倒欠银行钱了?”
  权威点评:日前,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7月1日起,将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的账户仅包括已签约开立的代发工资、退休金、低保、医保、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账户,而其他开通且存款金额不足500元的一般账户仍然会被收取的。因此在办理银行卡或存折时,要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好相关的规定,对手头的账户进行整合,保留一些必需的卡或存折即可。

  3、银保陷阱 存单还是保单?

  市民李女士和老伴拿着辛苦攒下的1万元去昆明新闻路一家银行存钱,刚进门就看到大堂内端坐着一个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她热情地推荐两人投资一款产品,收益大大高于银行理财产品。回家后,李女士的女儿发现这其实是一份银保产品,投资期限最少5年,如果中途退保将有很大损失。
  权威点评:在银保合作的背后,部分保险公司和银行盲目追求规模,有些销售人员受利益驱动,在销售过程中采取夸大保险产品收益、将保险产品与存款混淆、隐瞒风险和费用扣除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购买,出现了不少存单变保单的案例。就在3·15前夕,银监会、保监会联手整顿银保销售,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混淆。

  4、收益陷阱 保本还是亏本?

  有报道称,高女士于2007年12月21日在某银行北京分行购买了一款名为“蓝筹计划2号”的理财产品,该产品期限两年,从2008年1月11日起到2010年1月11日止,产品到期后收益亏损4.51%。高女士认为该产品存在夸大收益等违规行为,此前打出的宣传语为“蓝筹计划2号”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6%,上不封顶,低风险,而该产品为投资于蓝筹股的产品,风险可想而知。同时,该产品说明书上募集资金为20亿元,实际运作金额却为30多亿元,该产品运作1个月时就被曝出近10%的亏损,高女士已经将银行告上法庭,理由是银行多处违规。
  权威点评:目前,理财产品说明书所称的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但从字眼上看还是有一定的误导作用,预期收益也可解释成到预定的日期能获得的收益。销售人员推销理财产品时的收益承诺,投资者最好要求其以书面形式记录,以便日后取证。理财师还建议,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能只关注预期收益率,更要关注数字背后所蕴藏的风险,如收益率风险、投资标的的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必要时,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还可以录音以保护自身利益。

  5、炒股陷阱 消息还是黑幕?

  “现在是这只股票40元以下最后机会,砸锅卖铁都要进!”日前,杨小姐的朋友在QQ上收到这样的消息,由于对方也算是朋友的朋友,她就推荐给杨小姐。眼看第二天这只股票果然一路飘红,杨小姐忙不迭地把所有积蓄全部投了进去,谁知刚买进就开始一路下跌,别说没见过40元以上,最低时还跌了30%以上,杨小姐郁闷地说:“以前炒电视上股评家推荐的股票就亏得血本无归,还去相信所谓内部消息,真是汽车博成电单车了。”
  权威点评:“如今已经有人开始利用微博等新平台进行非法证券等活动。”广发证券昆明东风西路营业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从监管部门了解到,非法证券活动陷阱里,专家诊股被排在首位。此外,还有人通过炒股博客、QQ群、UC视频聊天室等网络互动平台,发布大量股评和荐股信息,诈取会员费和服务费。非法证券活动案发与市场行情呈正相关,越是证券市场行情向好时,非法证券活动就愈是猖獗,一些投资者也因市场红火而获利心切,更易上当受骗。同时,其手法隐蔽,欺骗性极强。

  6、钓鱼陷阱 李逵还是李鬼?

   2011年1月17日,犯罪嫌疑人谭某等人制作了某银行的山寨网站,后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冒充该银行通知被害人中国银行网银E令即将过期,要求被害人登录网站进行升级。被害人信以为真,便根据短信提供的网址登录操作,导致被骗30万元。由于犯罪团伙采用了群发短信的方式,收到短信的被害人陈某等人相继上当,被骗金额达6万余元。
  权威点评:到目前为止,类似山寨银行、证券公司的网站层出不穷,网银被盗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多数银行网银已加入新的安全保护功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者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卡号、账号、密码、动态口令码等切勿泄露。切勿点击可疑链接,尽量手动输入正确网址登录合法网站,谨防输入短信、电话、网站页面提示的网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投资理财”陷阱多 2010-01-29
· 又到315 消费陷阱话你知 2011-03-10
· 消费提示手册:可能存在消费陷阱的十大行业 2011-03-10
· 谨防被忽悠 认清节能家电几大消费陷阱 2011-03-10
· 专家点评餐饮三大典型消费陷阱 你遇到过吗 2011-03-1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