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1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北京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创下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环比上涨1.4%。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北京CPI多数情况下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个月却迅速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除去年12月,北京CPI一直都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1至2月,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八大类消费品中,涨幅较大的是居住类和食品类。居住类上涨10.8%,拉动总指数上涨2.4个百分点。食品类上涨8.5%,拉动总指数上涨2.2个百分点;其中,大米、食用植物油、鲜蛋分别上涨15.3%、12.9%和14.5%,食糖和鲜瓜果分别上涨55.7%和31.7%。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5%;其中,能源和食品行业产品价格上涨较快。
1至2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7元,同比增长9.4%。人均家庭总收入6512元,增长7.5%,其中,工资性收入受发放过节费、年终奖金和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等带动,增长10.2%,拉动总收入增长6.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846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22.9%和20%,居住、交通通信支出分别增长15.7%和14.4%。
1至2月,全市销售商品房17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9%,其中,销售商品住宅132.3万平方米,下降21.1%。
专家分析:居住类权重增加是主因
多数时候,北京CPI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月份为何突然迅速增长,超过全国水平?
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分析,今年1月份国家对CPI的权重进行了调整,居住类的权重比例有所提高,这是近3个月北京CPI突然赶上并超过全国水平的原因之一。1月份以来,在北京居民自有住房消费中,房租价格上涨,2月份上涨明显加快,造成居住类指数快速拉升,进而促使CPI的上涨。
第二个原因是食品类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价格一直快速上升。今年两节加上季节性因素,食品价格指数达到较高水平。虽然在加大供给等相关政策的干预下,食品价格上涨趋于平稳,但价格指数仍处于上涨趋势。
2月份北京CPI同比上涨5.3%中,居住类拉动了2.4%,食品类拉动了近2%。
随着气温转暖,对房地产以及房屋租赁市场的调控和管理,3月份CPI走势会趋于平稳。从今年全年看,随着下半年翘尾因素的减弱以及各方面、各渠道的管控,全年CPI实现4%的控制目标是有希望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