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大胆的尝试 艰难的一步
艺术品可以上市交易,投资者可以像炒股票那样投资艺术品。今年1月26日,两只艺术品交易品种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正式上市。据有关媒体报道,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是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发起成立,尝试文化艺术品的份额化交易。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创新内容之一,曾被列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创新改革20项重点工程。而招商银行作为该交易所的唯一银行合作机构,为交易所及客户在交易所提供的平台上开展交易提供资金汇划服务和资金管理服务,相当于股票投资中的“第三方存管”的角色。而率先上市的这两只交易品种分别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啸万里触龙门》与《燕塞秋》,均为天津山水画家白庚延的作品。其中《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啸万里触龙门》,份额简称“黄河咆啸”,份额代码“20001”,上市总价600万元。《燕塞秋》,份额代码“20002”,上市总价为500万元。这两件艺术品份额均以1元/份的价格进行申购,1月26日开盘当天便涨至2.16元/份。上市交易的两只“艺术品股票”被疯狂爆炒,还未满月涨幅已经高达550%。业内人士提醒:“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发布风险提示称,截至2月18日‘黄河咆啸’市值已达到3900万元;‘燕塞秋’的市值也已达到2990万元,这两幅作品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交易所专家委员会给出的市场估价。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全新投资领域,不是普通投资者能玩的。”那么,投资者可以像炒股票那样投资艺术品,是喜?还是忧?是看多?还是看空?
多方
看多的业内人士指出:一是艺术品当股票炒在成熟的国际市场上没有先例。特别是我国艺术品的投资平台此前一直都处于“悬空”状态,银行、基金、保险都参与不进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属于创新,他们是第一个“吃螃蟹”,值得肯定支持。
二是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将艺术品上市此举能引起国内众多投资者的浓厚兴趣,使更多的人能关注我国艺术品市场,这对推动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能给普通投资者介入艺术品的机会。据悉,参与该交易所的交易必须在招商银行开立一张金卡,金卡的资金起点要求是5万元。艺术品按照份额交易,原始价格是一份1元,申购的最低交易量为一手1000份。假如某只产品的现价是2.9元,那么客户的最低投资金额是2900元。显然起步资金并不高。
四是艺术品市场朝金融证券化发展乃大势所趋,使得艺术品的交易更加简便,兑现也更加方便。
空方
看空的业内人士认为:一是率先上市的这两只交易品种不到一个月涨幅已高达550%,炒作已经很离谱,这种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太大。白庚延是天津有名的当代画家,但是他的作品市场价最多几百万元,还达不到千万级别。”上述人士说,3900万元可以买到齐白石最好的画,或者是最顶级的徐悲鸿、黄宾虹的画,没有一个业内人士会用这样的价钱去买一幅在世画家的作品。
二是把艺术品当股票分析,有助于吸引投机客加入,聚集市场人气。但如果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无疑会炒作市场,造成艺术品价位虚高。
三是把某名家的字画当作股票来炒作,不顾作品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只把画家当作一种符号来炒作,这无疑加大了名家字画价格的市场风险,对艺术市场是有害的。有专家甚至认为:普通客户盲目参与会输得很惨。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其风险可能高于炒股,只适合有时间有闲钱的客户谨慎参与,比如资产在千万元以上的客户。
四是艺术品不是人人可以玩的。一件艺术品它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史料价值尤其是真伪需要买家具备很高知识,决非一般人能介入。有专家认为:玩艺术品至少要做到鉴真伪、知优劣、懂价值。而具备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五是目前国内尚无权威的鉴定和估价机构,对艺术品真伪的鉴定和估价自然就不能有说服力、公信力。
不过,在笔者看来,无论看多还是看空都是正常的,特别是当某件新鲜事物推出时,招徕各方议论在所难免。大家知道:艺术原本是无价的,正如人们常说的“艺术无价、黄金有价”,说的就是这个理。然而,当艺术品作为商品要进入市场交易时,市场反过来又要为艺术品定价。这种定价会考虑多种因素
。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品行情大幅攀升,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远远超过了股票和房地产的回报,很多人对艺术市场很有信心。但是,如果对书画作品价格进行曲线分析,标出走势图,酷似股市个股行情分析,把艺术品当股票来炒,可能会吃亏。
艺术品不是一种短线炒作工具,即使用较高的价格买下喜欢的作品,5~10年后风险肯定降低。记得收藏家郭庆祥说过,很多人总想把艺术市场当成股票来炒作,这个一定会失败的。真正的收藏家一定是喜欢才会购买,不完全是投资,完全把艺术当投资的人是投机。
此外,艺术品真伪和估价究竟由谁来鉴定和确定是一大瓶颈,即使有经验丰富的评估人才,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有保险公司经理说,保险公司评估人才缺失,也是造成个人艺术品保险业务很难开展的原因之一。像古董珠宝、字画,懂的人不多,需要专家评估,但专家就那么多,要有多年经验积累,属于不可复制的人才。还有国内关于珠宝、艺术品的评估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都是开展个人艺术品保险业务的难点。总之,该交易能否持续下去,我们拭目以待!
担忧:这样的艺术品投资能带来什么
文化艺术品“类股票”开发让老百姓多了一个投资渠道看起来是好事,但监管问题也随之诞生。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国强认为,现在各地都在建立文交所,应该有一个像证监会那样的机构来统一管理这种新的业务,监管部门应该督促具体操办机构建立一个健全的价值评估体系,同时应该统一明确可上市艺术品的门槛,这样才能做得好,不至于造成文化艺术品市场的混乱,让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如何保证鉴定、估价的权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中国市场学会艺术品市场专家委员会主任西沐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艺术品市场“本来就赝品泛滥,国内也缺乏在鉴定方面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也没有一套完善的价值评估体系和办法,一旦赝品上市或者上市艺术品的估价偏高、偏低都将造成投资的失真,引发负面效应”。
对此,天津文交所董事长陈玉坦承,文化艺术品份额存在着“政策及市场风险”,“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交易规则的变动”都将成为影响市场的重大因素;而“艺术品鉴定评估意见书不能绝对保证艺术品的真伪和品质,可能造成艺术品价格出现重大偏差”。因此,目前上市的艺术品以近现代作品为主,这样“鉴定评估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然而,文化艺术品类股票发行真的是金融创新吗?在股票市场,上市公司靠经营活动获得收益并不断发展扩大,股东(投资者)得到的是其成长带来的权益增加。艺术品既不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收益,也不会发展壮大,其拥有的只是靠时间积淀升值和人们对其评价偏好的改变。此外,文化艺术品的“类股票”市场更容易演变成为一个“T+0”的“赌场”,因为艺术品份额的市值很小,一个资产包的价值一般在几百上千万元,一旦投机资金进入,整个市场容易被操纵,形成爆炒局面,贸然跟进的散户很容易被套牢。
看到文化艺术品“类股票”发行,不能不让人想到当年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17世纪前半期,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当时人们购买郁金香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最终的结局是演变成了一场空前的经济泡沫。
如果说文化艺术品发行类似于公司上市,那么文化艺术品的收藏属性更类似于曾被爆炒的郁金香。除了吸收流动性和拓宽投资渠道,文化艺术品公开发行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恐怕正是数百年历史的西方金融界没有为其留下合适空间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