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曾毅/摄 |
|
记者
高静/摄 |
兔年春节临近,年味弥漫,而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中国春节文化早已香飘海外,正如一位法国朋友所言,“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年味”。不过,在不同的国度里,年味也有着不同的含义。本报驻外记者将带您感受异国他乡里别样的年味。
韩国年味就是传统的味道
□记者 何璐璐/首尔报道
在一衣带水的邻邦韩国,农历春节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放大假、送礼物、回老家、祭祖先……每到这个节日,生活日益西化的韩国人却回归传统,而且要遵循相当严谨的仪式。
一到春节,韩国全国放假三天。许多家庭在春节前一周就开始忙着采购节日食物和送礼用品,从肉类、海鲜、水果、干果到生活用品、商品券、保健品,不可胜数,超市和百货商店往往延长营业时间,到处人潮拥挤,热闹非凡。
除了节前采购,“春运”这是韩国春节期间的一道特有景观。也是韩国过年一景。和中国人一样,韩国人一到春节,不管离多远,都要赶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共享年夜饭。因此,大批人潮从首尔涌向地方,高速公路严重堵车,移动十分缓慢,被戏称为“龟行”。特别是到了晚上,高速公路成为一条火龙,蔚为壮观。相比之下,坐火车则轻松又准时。于是,离春节还有一个月,韩国就进入了“春运”的紧张购票阶段。现在,为了躲避这种情况,有一些家庭也开始选择出国旅行。于是,一到春节,平时人满为患的首尔就成了一座“空城”,连商店大部分都会关门。
韩国人历来讲究吃年夜饭,他们认为,春节是祭奠祖先、传承孝道的大事。除夕吃团圆饭不仅难得,而且象征了家族兴旺。
到了大年三十,一家团聚,开始准备隆重的祭祀食物和年夜饭。对韩国人而言,春节是祭祖以祈愿家庭平安的一天,因此,祭祀是一项大工程。食物的讲究很多,最大的特点是饭菜一律为传统饮食,而且全部出自媳妇之手。全家要吃“五谷饭”,即芸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饭。另外还要做“打糕”,包韩式“馒头”。主菜除烤肉外,还要摆上十几种山野菜和泡菜。制作过程相当费时费力,可算是韩国妇女们一年中最为操劳的时段了。不过最近,韩国开始流行全家共同参与,分工准备节日食物,或者到专门定做节日食品的饮食店预订,大大便利了现代的年轻夫妇们。
大年初一清晨,人们一大早起床,穿上传统韩服,开始祭祀祖先。韩国人认为,去世的祖先在这天会回来,享用祭祀的食物。因此,在祖先的灵位前毕恭毕敬地献上各种食物后,人们倒酒、行大礼,表达感激之情,祈求保佑一年的平安和健康。
庄严的祭祀结束后,全家人就一起吃早餐,年糕汤是不可或缺的。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另外依照原始的宗教信仰,白色的年糕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万物更生复活之际的严肃和清洁,同时,因形似而象征着“涨一岁”。以前做年糕汤是用野鸡汤熬成,现在则改用牛肉或鸡肉汤代替。韩国中部和北部地区还喜欢在汤里加入山鸡肉、绿豆芽、蘑菇和泡菜为馅的饺子。
早餐之后,就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了,他们向家中的长辈拜年磕头,然后欢天喜地地接受压岁钱与祝福。通常,大家团聚吃完早餐后,就一起玩民俗游戏,比如“尤茨”和纸牌。近几十年来,韩国的基督徒越来越多,他们并不祭祀,也就大大简化了仪式。
在春节休假期间,韩国的王宫和公园们普遍免费开放,全家一起去感受古王宫的氛围,抑或体验一下放风筝、踢毽子等传统游戏的乐趣,也别有一番情趣。这几天,在空空荡荡的首尔,人数最多的地方恐怕就是王宫了。平时难得一聚的亲人们在此享受天伦之乐,或到游乐场放松身心,十分悠闲。
对于现代韩国人而言,春节不再仅仅意味着祭祖、平安、祈福。在繁杂的仪式中寻找身心的平静,从现代生活的繁忙中暂时脱离出来,享受亲朋好友共聚一堂的安宁与幸福,也许是最大的意义吧。
尼加拉瓜年味就是思乡的味道
□记者 许雷 刘璇/马那瓜报道
当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白雪皑皑的冬季、各家各户都在张灯结彩为迎接兔年春节做准备的时候,万里之外的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还是一派艳阳高照的盛夏景色。旅居该国的华人华侨,像往年一样,吹着炙热的海风,顶着耀眼的阳光,即将在忙碌中度过又一个没有雪花和鞭炮的新春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年三十晚上,特别思念远在祖国的老母亲和一对儿女,更想念故乡的大雪”,在尼加拉瓜生活了近10年的山东大姐王洪岩一边熟练地挤压着饺子皮,一边对记者诉说着乡愁。“就算没有鹅毛大雪和红艳的鞭炮,但还是祝愿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身体健康,幸福快乐。”说话的功夫,一个个填满肉馅儿的大饺子被整齐地码放在案板上,锅里的开水冒出腾腾的热气,王大姐微微眯起双眼,仿佛看到了一家人欢聚一堂,正在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的情景……她用手背轻轻揉了揉眼睛,默默地将包好的饺子推进锅里。
王大姐和先生一起,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市中心经营着一家中等规模的中餐馆,虽然是小本买卖,但山东人的质朴豪爽,为他们在当地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由于当地消费市场连年低迷,中国经济又一枝独秀,因此王大姐夫妇也时刻做着回国发展的打算。
在中国随处可见的火锅,却是旅尼华人最期待、最想念的一样家乡美食。负责开发当地项目的中兴通讯公司代表卢峰说,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家人朋友一起热热闹闹吃一顿火锅。尽管在尼加拉瓜这样一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国家,华人吃到的中国食品大多已经过了保质期,但这个常穿着印有“中国”字样T恤衫走南闯北的河南汉子,在提到过大年时仍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腼腆地说,这可能是自己度过的大年三十中,天气最热、温度最高的一次。他顿了顿,端起酒盅喝了一口,又轻轻地说,兔年了,在海外的工作当然要加倍努力,也希望工资上涨能赛过房价,中国足球能够冲出亚洲。
春节,对于每一个在海外漂泊的华人华侨来说,都意味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和期待。其中,既有对国内家人的牵挂,有对童年成长的记忆,更有对那数不清的美食、美景的渴望,但始终不变的,是炎黄子孙对家国的热爱,和蕴藏在血液中那种勤劳勇敢的朴素情怀。
兔年春节渐行渐近,在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遥远国度里,为数不多的旅尼华人总能聚在一起,煮上些饺子,再唱上一曲《歌唱祖国》,抒发心中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委屈,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法国年味就是中国味
□记者
江珍妮/巴黎报道
红灯笼、红福字、红春联、顽皮的兔儿爷……一走进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就能感受到一股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味。1月22日晚,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了“欢乐春节——走近中心过大年”的活动。
中心主任李少平介绍说,“走近中心过大年”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以节庆文化为主题的联欢活动,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法国各界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士参加。
在民族花灯制作展台前,70岁老人朱玲宝的身边围满了一群可爱的法国孩子。朱玲宝是中心专程从上海邀请来参加活动的民间艺人,已经有25年制作花灯的经验。在他的指导下,法国小姑娘露西糊好了一盏灯笼。提着白色的兔灯笼,穿着红色旗袍的小露西在“师傅”的身边合影留念。
还没走进活动室,远远就听见一阵搓麻将的声音。活动室内支起了几张麻将桌,法国麻将协会的老师正在教一些基本的麻将规则。学麻将的既有上年纪的法国老人,也有几岁的法国孩子,他们一头雾水、冥思苦想的样子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法国麻将协会主席塞巴斯蒂安?贝雷说,协会在巴黎大区已经开办了4家麻将俱乐部,有近200名会员。“我们是一群热衷搓麻将的法国人,俱乐部定期举行切磋牌技的活动,我们的水平都还不错,去年我本人还取得了国际麻将大赛的第二名。”贝雷指着墙上的获奖照片,得意地对记者说。
中心还特别邀请了三名上海大厨为大家展示海派点心的制作过程。小笼包、眉毛酥、菊花酥、枇杷酥、桂花拉糕、蒸饺……上千份精致、地道的上海点心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品尝。
此外,上海民族乐团的艺术家还带来了新春民族音乐会,《幽兰逢春》、《阳春白雪》、《茉莉花》等曲目既有中国特色,又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文化中心还准备了众多趣味游戏活动,猜谜语、用筷子夹玻璃球、套圈……每一个活动都吸引了众多人参与。
在猜谜现场,在文化中心学了三年中文的丹尼尔拿着奖品满脸笑容,“我刚才猜对了一个,现在继续。”谈起春节的话题,他说,中国春节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节日文化,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国年味。
正如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走进中心过大年”活动是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举办的特别活动,一方面是要邀请更多法国友人走进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感受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就是要借助“欢乐春节”活动,传播中国传统节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