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理科宅男的时代到了
2011-01-25   作者:  来源:时代周报
 
【字号

《社交网络》海报

    1月17日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开奖,这个奖离娱乐界第一大奖奥斯卡开奖的时间很近,常常被称作“风向标”,但近年金球奖的“风向”作用十分怪异。比如去年,金球奖最佳导演/影片给了卡梅隆和《阿凡达》,这个奖评得毫无悬念,《阿凡达》不光是在去年,就算在整个电影史上也是个重要的电影了,但奥斯卡奖却把八个奖颁给了凯瑟琳-毕格罗和《拆弹部队》。今年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配乐都给了《社交网络》,另一大片《盗梦空间》在金球上颗粒无收—真让人担心它会不会在奥斯卡奖上反戈一击,反败为胜。

     貌似一部揭黑片

  《盗梦空间》与《社交网络》之间的PK,不是简单的商业片与文艺片的PK,好莱坞发展到现在这个成熟水平,商业片的思想也可以很深刻,文艺片的剧情也可以很好看。论思想性与艺术性,《盗梦空间》有可能更先锋,相比之下《社交网络》更亲民,尤其让年轻观众觉得亲切,它很了不起地找到了一个点,这个点离现实很近,离梦想也很近。这个电影貌似一部揭黑片—揭开一个商业新帝国下的爱情的失落,友情的背叛,其实它还是部励志片—看,一个聪明孤傲的年轻人,他可以享受如此华丽的青春,如此绚烂的成功。《社交网络》不是《公民凯恩》,不是一次资本主义的反躬自省,它展示了资本主义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在找到了新技术的依靠、能掀起一次人类社会行为的全新变革时那种由衷的自信。
  这个电影也是一部非常传统的剧情片,安排了一个明确的起因,安排了一环套一环的冲突(马克与孪生兄弟的冲突,马克与爱德华多的冲突),将阴谋与爱情作为电影的主心骨。但是,阴谋与爱情在电影一点也不显得陈腐,相反,电影有一种轻盈的、时尚的气质,这是快节奏的对白,快节奏的剪接带来的效果—传统的主题在被变碎、变薄的时空段里显得不沉重,只是提供了最普遍的感情上的共鸣,而对宅男的宿舍生活、IT新贵的工作环境的描写,带来了一种贴切的认同感—恰恰又由于这种生活与环境较为高端,它们还能提供一个样板,如同时尚杂志一样。
  电影中出现的真实人物,马克-扎克伯格,肖恩-帕克,在声明电影中的“自己”与生活中的自己并无共同之处时,都没有对这个电影表示恶感。生活中的马克不是因为失恋而去创办FACEBOOK,他有一个很稳定的华裔女友,电影里的东西不见得“对”,但是它特别满足了新生代对世界的期待。在网络貌似把世界抹平的时候,富二代们还是可以泡到大把的妞,而宅男们只能将女生照片进行对比打分,这个世界是不是还停留在拼家世、拼胸肌的时代?可不可拼头脑、拼编程?这是对新时代的新公平的需求,要求对这个科技时代最重要的东西,智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就算《社交网络》中把每个主角的生活与情感经历都窜改了,但是它没有改变这些人是知识精英这一最本质的特征。

  情商低下不再是一个贬义词

  这里讲“知识精英”,知识,不指人文知识,而单指科技知识,理科宅男的时代到了。从《生活大爆炸》到《社交网络》,唱主角的都是他们。一种新的审美取向与趣味取向产生,情商低下不再是一个贬义词,反倒产生了一种令人怜爱的效果。连帽卫衣牛仔裤加拖鞋,是一个马虎理工男的新标配。当然,《社交网络》的审美观不像《生活大爆炸》那么单一,它安排了各款帅哥:宅男、业界精英、不羁浪子,它呈现出一个“有为青年”的群体,这个群体一边与传统藕断丝连,一边在大力地拓展着他们的时代新风。在比尔-盖茨,在乔布斯之后,马克成了最年轻的时代偶像,不仅因为他赚到了很多很多钱,而且因为,人人都上他创办的FACEBOOK,他是脸谱之王。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的立法者。
  回到电影上来,这些年关于虚拟世界的电影拍出了很高的水平,比如可为计算机时代作影像注解的《黑客帝国》,还有质疑设计出来的虚拟世界可以有几层、真实的物质—血肉之躯的人能承受几重虚拟的《盗梦空间》。这些电影其实都更面对未来,面对哲学(人的生存处境)。相比之下,《社交网络》还是一个非常“踏实”的电影,它讲的是数字化社交的起源,或者说数字化社交的重要一步—FACEBOOK最大程度地虚拟出“所有人”在一个平台上的交流可能—是怎样走出的,这已经近乎博尔赫斯所谓与地球等大的地图了。但关于这个地图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开始呢,现在讲的还是地球上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据说导演大卫-芬奇与编剧阿伦-索尔金都不上FACEBOOK,所以他们一起拍出了个FACEBOOK的史前史,描写了FACEBOOK像病毒一样在年轻人中间的传播,它提出的问题还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就算全世界的人能在一个网站里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但你却不能真正地走到你爱的姑娘面前去,好好聊天,好好爱,那么,一遍遍地刷屏能产生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不属于真正的马克-扎克伯格,属于在FACEBOOK里摸爬滚打的新一代。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百亿元电影时代 2011-01-24
· 英影迷建成最大电影数据库 2011-01-07
· 冯小刚:中国电影靠什么取胜 2011-01-04
· 寻找大牌电影中的美食佳肴 2011-01-04
· 电影“火”了吗? 2010-12-2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