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海外拍卖市场卷钱
2011-01-25   作者:  来源:新浪收藏
 
【字号

    古董市场其实是极少数人的行业,收藏家更是少之又少,全世界加起来也就几十人,但国内市场这几年人数之多,单件过亿天价成交,场面火爆都是难以想像的,至于里面有多少水份,老百姓也只能雾里看花。
  对于这个没有“再生”资源的行业,价格的迅猛提升,围观者以为是合情合理:东西只会越来越少,只要东西真将来还会升,这都成为行业的口头禅。艺术品以后的价钱,也只会卖的多不会少,这就成了“定律”。论藏品大家也会觉得,因历史上八国侵略和国内战争,东西仿佛大量在国外,解放后经历一次文革,加上抄家缴公的,民间重量级文物已很少。在国内文物市场开放以来,尤其是拍卖的这十几年,按照此逻辑,国人确实从未停止过把海外大量东西搬回家。十多年的大搬家,国外市场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来看今天的海外市场,你不难发现,市场假东西占到95%,真的也仅占5%,日常小拍卖会市场真品率也只能达60%左右,著名拍卖公司要好些,真品有80%-90%,这些都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很多最近几年进入的藏家,可能认为,这是说国内市场的现状,其实我们本就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国内外文物现状都一样。八国集团侵略中国抢走的文物,只会在国家皇室手里,官员最多瓜分些,当兵的也只会发给奖金,加上西方发展百年的艺术品拍卖,好东西早已集中在私人富豪的馆藏里。三年前我在伦敦呆过半年,市场上流通的也多是外销瓷,官窑一样很少,找上等官窑的结果,也是假的多真的少。大点的公司真品保有率也只能是80-90%,和国内情况没两样,流传有序的顶级文物也一样没有,都留不住。从我国开放经济以来,海外行业人仕从未停止过把所谓的真假古董运到国外,据了解,最迟在1992年就有海外大行家,参与到景德镇私人作坊里,用真品对照着来仿造。看清了古董全世界的本质是相通的,新藏家就要有“远就是近”的心态,不要抱有老观念,神马都是国外好。
  古玩行业资源枯竭,历史上从不打假,行业的生存发展,做假增加了20%“古董”资源,古玩行才得以能延续,行业的眼力就是找出真的来,最终是把最接近真的赝品也放进古董里去,几百年来都这样,趣味就在各人的识别能力上。赝品通过直接交易很难,假的终归假的,直接买卖的结果,买家总有一天会找回来退,还坏了信誉毁了名声。赝品交易的最好途径就是公开拍卖,买家自己看,真假自己看,价格定春秋,也就是自己负责,拍卖只服务于公平定价。这从拍卖法里可以看到。我国拍卖法第5条:拍卖公司对拍卖品的真伪及质量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一条为仿真“文物”在市场上横行提供了保证,也给予了拍卖公司主管特权,简直是古玩界有生杀大权的“皇上”,杀对杀错都没有责任,自身不是生产者,一旦出现问题就归咎于,有意或无意的看错而已,不可能有人来问责。可想而知这位子有多肥,但纸不可能永远包住火,心理上主管在真与假之间玩火也不可能呆的太久,活的健康是人最终的需求。
  拍卖公司保真和不保真都杜绝不了赝品的流入,国内和国外的条款不同,海外公司拍卖条款保真,但买到假的,退货是非常难的,举证假古董要找他们认可的三位专家签字,前几年替人办理过一起退货,古董当时是在美国知名拍卖行花1000多万人民币拍下的,取回后才知道是赝品,找到三位他们认可的专家非常不易,花费了不少银子不说,专家签字可难,多数不愿意出头,是给钱也不愿意签这字。虽然最终辗转办妥,把货给退了,但换成非行业人仕办理就很困难了。而国内退货有法律保护的,拍卖法写的不保真,但今年一个大公司做的事情就让我有些意外,好像买假退货很简单,也可能是还没付钱造成的。几个月前一个藏家,在国内知名的大公司,花近百万买的一件官窑,同行说是假的,他找到公司就给退了,手续非常简单,看样子拍卖公司心里还是明白的,无论是为了名声,还是偏向保护买家。但前几年的情况就不同了,好几起藏家拍到赝品,拍卖公司不退货,来打这种官司,好像都没赢。今年的情况也可能是买家及时发现没提货,拍卖公司也就算了。科技的发展,古董圈的免疫能力会越来越强,大浪淘沙,拍卖,这服务少数人的行业,最终也只会剩下几家。古玩行保真和不保真,都改变不了行业的本质,改变不了资源匮乏,改变不了历史的延续,“文物”再生是事实。 拍卖公司要做到保真,就必须让第三方监管,长期以来,拍卖公司拍前也都会花钱请专家来鉴定自己拍品,但事不关己,专家也不会妄加评论,只能走个过场。如果设立第三方独立鉴定的制度,能为拍卖保真铺平道路,再由保险公司来增强公信力,会比较稳妥,更具信服力。鉴定、拍卖、保险这三种关系,相互制约,共担风险,拍卖的保真才可能不是口号。
  我自始至终都觉得,论东西真假应该一直都是国内手把手教会国外的,但操纵市场这门技巧,的确是国外教育着国内,毕竟他们比我们拍卖早几十年,比我们更具经验,他们早已是唯利是图的资本运作。我涉足此行20余年,自幼与陶瓷结缘,家人就是雕瓷大师,埋头拼搏,从鉴假到赏真,几番风雨,要论市场20余年的真假,十本书也道不完,下面列举几件海外拍卖的案例:
  2002年秋拍香港拍卖公司做封面的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当年我和故宫博物院退休专家去香港现场观摩过,事实是一件雍正胎民国彩的盘子,是选用雍正真瓷胎故宫珐琅旧料制作的,这种老胎加珐琅彩器民国时期盛行,很难鉴别,此盘最初从郭葆昌家后人流出,郭葆昌是民国时期,为袁世凯总统烧“居仁堂制”款彩瓷的鉴定家,民国时期很出名,并在北京建造窑炉烧瓷,此块后加彩盘就出自他手,他是民国鉴定大家,制作时也暴露几处问题,1.在设计上,雍正珐琅彩是宫庭文人烧制的,它的设计讲究留白,看看盘外沿梅枝设计就很僵硬迁就。过枝的画法常见粉彩瓷器。2.瓷质上,瓷胎圈足里缺釉,像这种胎上毛病,雍正时期珐琅彩瓷是不会选用的。从中我们看到历史上的鉴定家和顶级文物的关系。再看香港拍卖公司运作上花六页篇幅的介绍,并做了拍卖书的封面,证明是一件雍正珐琅彩,结果拍到了3000多万,当时是一个天价,海外怎样运作可见一般了。当然这种东西肯定是不会有第二块的!
  同场2002年秋香港雍正蓝地珐琅彩花卉万寿长春碗估价400-600万最终不到底价320万落槌成交,其中奥秘大家心知肚明。
  上面的雕瓷仿漆万花天球瓶是2001年香港著名拍卖公司封面,当时天价成交1062万港币,因真伪问题,在行业沸沸扬扬一阵子,最后影响到主管工作,下面这张图是我收藏的乾隆款白釉雕瓷万花天球瓶,和拍卖的这只差不多时间买的,我要说“真”大家肯定都不信,但我收藏了十年,这么多年也仅见这只,与拍卖不同处我这只是白釉的,我们是没机会卖几百万的,但如放海外拍卖可能情况就会不一样。
  上面乾隆粉彩百鹿尊和乾隆粉彩天球瓶都是乾隆时期的名贵品种,此品种在2000年就拿真品对照,制作出极“真”的赝品,都成功在美国和香港品牌公司上市拍卖,20年里还有很多很多,从元代、到明、清官窑只怕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出,这就是景德镇上千年的智慧,但制造者很少人能吃到蛋糕,多是当新的卖给古董商的,可吃下蛋糕的古董商家,却总在撇清,明明是自己有意运作的市场行为,黑锅却总让制作者背上!
  我们发现古董圈子很小,全世界到哪家拍卖公司,都能看到,那么十几张熟悉的面孔,这都由于,古董相对其它艺术门类门槛要高,通俗说:一。是东西少,二。买假就不值钱;更主要还需要有眼力、有魄力、有财力、有智力、有耐力;进来就得当傻子,在之前价格上加价接货,都是预期下的便宜,这是魄力;能识别真假年代,知道历史其位子,所选文化在将来会不会热,这是眼力;财力主要表现要有持续的购买能力;能辨明是非不中圈套,不忘乎所以这是智力;上面四条没问题,耐力就靠把握时间,经得起时间考验。这样斗智斗勇,简直会要人命,能坚持做到的也只能是顶级收藏家,有能力进来的能有几个,古董大玩家最宜选择,因没有人监管,做假没人告,靠眼力吃饭把真的找出来,也把最“真”的塞进去,卖一件能吃三年,又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新进来想吃这一口,得论资排辈,一时半会儿别想有话语权,这就是位子,这就是古董业的魅力。
  在资本市场里普通行家在拍卖做假很难,因为资本小,买卖的大多也是些普通东西,年增值回报率也就跟银行利息差不多,虽想与拍卖同流合污,但拍卖公司的有色眼睛是分人的,基本不会相信普通行家有珍贵文物,同流合污怕坏名声。能作假做局的一般也都是有实力的大行家,拍卖公司明知有争议的东西,也会八加二或九加一的收下,多数不会得罪他们,关键他们又是买家又是卖家,收藏家也都熟悉,重点在他们是古董交易的主力军。国人一直都以为国外讲信誉,但事实这几年市场上,从国内出发的“顶级文物”海外留学镀金,再现身国内拍出天价的故事,事后发现大多都是海外人拿来交易的。拍卖公司在交过几次大的学费后,现对海外的大家也已警惕。毕竟玩古董的海内外几乎都是华人,跟老外信誉没啥关系。终极杀手是“大鳄鱼”:1.能操控一家拍卖公司,为控制风险和运作成本,一般不会选择大品牌公司,心里明确,选择任何公司都能达到效果,可大公司动手脚代价大,小公司运作成本就是大公司的零头,就算买个公司也没几个钱。目的就是操作灵活。2.能操控重量级有话语权的专家,每个地区也就一两个这种人,只要拉拢其中一个就可以;3.要有丰富的市场经验,编出通俗版本的故事,拍卖预展和拍卖现场能有效控制;“大鳄鱼”就是这样产生,这其实就是极少数人的游戏。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国内和国外一样,前几年中国也有很多小公司拍上亿的文物,文物还都配赵**孙**专家证书,当时媒体都相信此拍卖到处报道,这几年也不理睬了。国内发生的一样会在国外。请相信历史,相信上千万、过亿的国宝级古董,一定会“流传有序”,要有可信的历史凭证,这是一句金言,文物只能这样才具价值!
  在拍卖、造假的日新月异下,国人应该警惕目前流行的海外“价格认证”,在几百万、几千万、上亿的认证面前,假已成真,很多专家被价格震住了,也只会想应该是“真”的,古玩业高端的新方式,这种认证让所谓的“文物”畅通无阻,从心里上就把所有人的嘴给堵上了,国外市场一直在给我们上课,国外的金融危机,我们看清了一个金融大鳄麦道夫,骗人手法非常低级通俗,但被骗的人从不怀疑,国外古玩业也如此,多的是麦道夫。国内收藏家提高警惕不要中圈套,“真、精、新”是古玩行业的精神,不要被海外大行家,拿当下烧的“真、精、新”所蒙骗。收藏是人类自身的回归,表达是孩童内心的“真、善、美”,是追求人类历史完美的表现,收藏家受人尊敬,从不吝惜花费巨资,享受追求人类品质的快乐,但一定要警惕海外的圈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买家带旺英国古董市场 2011-01-24
· 乔布斯拍卖古董级苹果电脑 2010-11-12
· 纳高将拍卖亚洲艺术品及西洋古董 2010-10-11
· 古董时尚节 二手衣派对 2010-09-13
· 团购古董:收藏市场尝尝鲜 2010-09-0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梅新育:解决失衡何须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关键在政府转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