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赢CPI”,是2010年银行理财市场最响亮的一句口号。
昨日(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CPI同比增长3.3%,而2009年这一数据为-0.7%。
CPI高企使得实际利率为负,这一背景奠定了银行理财产品去年的基调抗通胀。根据普益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20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9926款,发行规模增加至约7.05万亿元。然而根据到期产品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差异巨大。
177款产品收益站上5.1%
根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如果以去年11月份CPI同比增长数据为参照点,去年共有177款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不低于5.1%,占到期产品比例约2%。到期的1年期产品共587款,到期收益率达5.1%及以上的产品共31款,占比达5%。
如果按照全年CPI同比增长3.3%为参考,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划分方向不同,信贷类产品到期平均收益为3.42%,结构性产品为3.60%,澳元产品约为3.32%,这些产品可以算跑赢CPI。以期限来看,6个月至1年期约为3.72%,1年期约为4.82%,其收益也跑赢了CPI。
“不过,不能够单纯地说银行理财产品"跑赢CPI",因为其结构、期限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与CPI的比较是并不科学客观的。”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分析人士提醒。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告诉记者,“其实仅仅从收益率数据来看,抗通胀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风险,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投资于大宗商品,也包括直接投资基金类的产品,这些产品风险也大一些。”
32款产品“没赚钱”
根据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去年到期的产品中,有96款银行理财产品达到最高预期收益,其中32款产品实现零负收益。
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一款理财计划,到期收益率为-19.265%。2008年1月,在该产品发行之初,在其说明书上,预期收益为“10%~50%”。
对于50%的最高预期收益率,方瑞表示,这是一种营销与宣传造势的手段。但该产品亏损的结果与宣传造势的效果相比,对于理财产品品牌塑造是得不偿失的。
据了解,到2010年1月25日,上述股份行产品净值仅仅为0.6147,为了安抚投资者的情绪,该行推出了延期计划。在该产品的延期计划中,投资者可以在每周一赎回理财产品份额,但延期产品无固定期限。
“这是典型的"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虽然该产品净值在延期后有一定回升,但仍未到达期初净值,对投资者的资金占用也无限期延长。”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分析人士表示。
“短打”潮或延续
“2010年,理财产品随着三大主线:通胀,加息,收紧信贷。”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2009年兴起的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在2010年得以延续。银率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20日,6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7411款,同比增长84.44%;6个月~1年的中期理财产品共发行1584款,同比增长31.23%;1年以上期限的长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减少,共发行252款,同比下降20.5%。
“2010年加息的预期贯穿全年始终,使得短期产品受到热捧,在投资标的上,与利率挂钩的理财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上述银率网分析师表示。
“在加息预期下,以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为主的稳健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预期收益率有望进一步上涨。”普益财富报告称。
银率网分析师预测,在加息预期作用下,今年1季度短期理财产品还会是市场的主流,中期产品的优势也会随着政策的调整凸显出来,理财产品发行量会稳步上升。从结构上来看,2011年,混合类产品依然占市场主导,利率型产品会逐步受到投资者的关注,银行市场工具和债券类产品发行量会稳步增加;外币产品与人民币产品发行量会继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