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银行理财产品:与CPI扳手腕
2011-01-04   作者:  来源:投资与理财
 
【字号

    2011年,加息预期下,中短期产品依然盛行,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可关注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而在抗通胀意愿下,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结构性产品。

   2010年,信贷产品受到监管限制,失去“王座”,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挑起“大梁”,挂钩黄金的结构性产品“冰火两重天”……
    一番热闹过后,新的一年里,银行理财产品又将演绎什么格局?
  随着CPI不断走高,跑赢通胀和存款利率,成为投资者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目标。那么在通胀预期下,投资者可以侧重选择什么产品?其中需要注意的风险又有哪些?
  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认为,2011年理财产品发行量会继续保持高位上涨,产品种类以及投资方向较2010年会更加丰富;理财产品收益率会随着利息的调整,发生同向变化;而产品期限依然以中短期为主。
  在产品的选择上,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表示,2011年,投资者除了重点配置稳健型的理财产品之外,也要关注结构性产品和投资类信托产品。这两类产品从预期收益来看都比较高,可以跑赢通货膨胀,不过,也存在零收益以及负收益的风险。
  由于加息预期依然存在,2011年第一季度应主要配置6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兼顾投资期限为1年左右、收益较高的保本型理财产品。
  另外,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不要盲目地拿不同期限的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来比较,有些短期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未必能跑赢通货膨胀率,但仍值得投资。

  信贷产品:或难恢复霸主地位

  曾经,信贷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支柱,发行量大,同时以“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征颇受投资者欢迎,而2010年却进入冰封期。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12月14日,2010年共发行信贷类产品1373款,发行量呈震荡下行趋势。4月份发行量达到峰值,在银监会规范银信合作通知发布后,信贷类产品发行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如果,2011年信贷政策基调和今年保持一致,信贷类产品的发行量会继续减少。
  2010年监管政策对信贷产品影响极大,下半年,银监会先是口头叫停银信合作,随后下发了《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一方面对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在两年内将银信合作理财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受此影响,信贷产品发行量第一的位置不保。
  随着信贷类产品“偃旗息鼓”,组合类产品逐渐成为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主流。
  2011年,信贷产品依然要看监管“脸色”行事。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信贷产品仍然受限制,组合类产品将继续是银信合作的主要方式。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要多关注产品投向。

  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加息更利好

  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因为投资对象多为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例如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债券回购等,故一直较为“低调”,但却以稳健且高于定存的收益率,而受到一部分投资者的喜爱。
  随着信贷类产品的“倒下”,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在2010年的表现可谓突出。在信贷类产品受限后,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及时补位,发行量增幅明显,从7月份开始,一直处于稳步上行的趋势。
  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师表示,2011年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发行量会继续稳步上行。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信贷产品被叫停之外,加息也成为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的重要砝码。强烈的加息预期将催热与利率挂钩的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一旦再次加息,此类产品可随之调高收益率。如果2011年信贷类产品依然受到监管,再加上加息的利好影响,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或许继续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
  另外,理财师建议,资产配置上,2011年第一季度应主要以6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为主,而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多为中短期产品,且风险较低,选择面比较大。

  结构性产品:关注抗通胀概念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0年,结构性产品发行量呈倒“V”字型走势,8月份发行量最大,10月份开始回落。如果通货膨胀继续维持高位,结构性产品作为较好的抗通胀产品,预计2011年发行量会有所增加。
  从广义上讲,只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CPI,就抵消了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但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短期理财产品,其实际收益率基本上很难达到或超越CPI的涨幅。而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以“短打”为主的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真正意义上提出抗通胀概念的并不多。
  从狭义上讲,挂钩黄金、大宗商品、农产品、物价等标的的结构性产品,仍然是抗通胀的主要选择。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副所长罗志华建议:“可以选择间接挂钩物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如挂钩消费类股票、医药类股票、石油价格等标的的结构性产品,一般这类结构性产品在通胀背景下都有不俗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产品收益的高低主要还是看产品的设计、收益的计算方法、产品设计之初对市场的判断与产品运行期间市场的方向及走势是否一致。相比较而言,它更适合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投资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2010银行理财产品六宗“最” 2011-01-04
· 理财产品夸大收益埋隐患 2010-12-31
· 7天期理财产品收益达3.65% 2010-12-30
· 加息遭遇元旦 一年中买理财产品最好时机到来 2010-12-30
· 银行理财产品巨亏 维权更需细心 2010-12-2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灭鼠也要防鳄鱼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