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过后大豆依然看涨
2010-12-17   作者:银河期货研究中心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近期大豆价格回调后一直在高位徘徊,市场普遍关注后期走势。在我们看来,近期主导大豆价格走势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几点:2010/11年度产量及需求,其中重点关注中国需求及南美产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收储政策;CFTC基金持仓变化;美元及原油走势。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调控过后,大豆依然会维持涨势。
  首先,世界大豆供应及消费均呈逐年上涨态势:近五年大豆需求增幅均值为3.5%,而供应增幅均值为3.65%;供应增幅略大于需求增幅。但本年度情况发生了变化:大豆需求增幅7.34%,而供应却出现了1.3%的减少,使得年度供应偏紧。其中,需求增幅加大的主因是中国大豆需求的大幅增加;产量减少主因是预期拉尼娜气候将对南美造成干旱。
  其次,国家调控政策在短期内限制了大豆的涨幅。国家年内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其达到历史高位,有效地回收了部分流动性。11月以来,国家不断抛储大豆、菜油、豆油等农产品,使得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难以为继。这些措施,剑指高物价、高通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豆的反弹空间;但政策出尽后,大豆基本面强势格局难改,后市仍有上涨动能。
  再次,商业基金持仓仍处于历史高位。商业基金由于天然的投机性质,使得其在价格嗅觉上领先于市场。目前高企的豆类投机净多单显示后市豆类期货仍有进一步走高的空间。

    多空交织豆粕年内震荡整理

  □格林期货 郭坤龙

  自11月下旬以来,大连豆粕期货维持震荡整理走势。而从目前来看,国家政策仍压制市场人气,国内阶段性偏多的供应也拖累粕价,但国内需求预期支撑豆粕,进口成本亦限制期价下行空间,豆粕年内维持震荡走势的可能性较大。
  国家政策压制市场人气。为应对日益加大的通胀压力,国家不断出台措施稳定物价,这将继续压制市场人气,在缺乏资金参与的情况下,连豆期价突破震荡区间上行或下行的动能都将较弱。
  国内供应形势拖累粕价。随着进口大豆不断到港,国内大豆供应量逐步加大,目前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约在646万吨。而由于近期豆粕期现市场行情较为疲软,油厂和经销商库存消耗速度放缓,国内供应阶段性偏多,这使得豆粕后市承压。
  国内需求预期支撑豆粕。国内豆粕主要用于饲料消费,养殖业状况直接决定豆粕的消费需求。目前国内养殖业效益良好,鸡蛋、肉鸡和生猪等畜产品价格自11月以来大多稳步上扬,这使得养殖户补栏积极。而随着元旦等假日的来临,国内饲料需求预计将保持旺盛,这将对豆粕构成支撑。
  进口成本限制期价下行空间。自7月以来国际大豆价格不断上涨,国内大豆进口成本不断抬高,目前美国2011年1月份到港大豆完税成本估算值约为4463元,这高于目前大豆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因美国2010/11年度大豆供应偏紧,美豆后期维持较高价格水平的可能性较大,这将限制期价的下行空间。

  政策主导下棕榈油可逢高抛空

  □上海中期农产品团队

  我们认为,当前主导棕榈油价格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基本面,是什么呢?是政策。
  现在的市场状况跟2008年一季度非常类似。2008年年初,同样是在不断高涨的通胀压力下国家采取收紧银根、控制流动性等措施稳定物价,更针对农产品实行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导致棕榈油价格从高点12970点大幅回落,回撤幅度接近100%,甚至还有二次探底。
  当前棕榈油同样经历了一波100%回撤的行情,目前处于反弹当中,会不会再有二次回落呢?
  深入分析政策,我们发现,尽管2008年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但只是要求食用油企业价格上涨幅度不能超过成本上涨幅度,换句话说,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允许价格上涨的。观察近期国家稳定物价的组合拳,虽暂未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却加强了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物价调控,主要措施是通过加大市场供应,疏通流通等环节,削弱企业成本支撑力度。也就是说,国家现在不希望看到物价上涨。这个力度和基调跟2008年还是有区别的。
  从近期抛储情况来看,成交均价远低于目前油脂现货报价,而且成交比率一般。这点大大出乎市场预期,说明现货企业趋于理性。后续国家抛储政策将继续执行,应当密切关注。
  从政策预期来看,因当前物价上涨已呈现出“从点到面”的严峻态势,综合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防通胀”和“防泡沫”仍将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府的这根弦已经绷得非常紧。加上货币信贷提速,12月央行或将再次加息,而加息会增加商品价格二次回落的可能性。

  流动性泛滥塑料想跌很难

  □广发期货 李晨铭

  联储重启“量化宽松”,引起了国际大宗商品新一轮上涨。近期原油持仓基金净多头头寸连创新高,而北美与欧洲今年的严冬也为取暖油消费形成强劲支持,在“钱多”、市场情绪高涨、题材充分的背景下,原油有望突破长达一年多的震荡区间,站上90美元。不确定因素主要在于美元指数存在大幅度反弹的可能,但外汇走势涉及国家间政策博弈,难以预测。
  今年上半年市场较为关注的塑料产能扩张已告一段落,明年国内投产设备很少,考虑到石化企业对开工率控制相对稳定,预计国内产量增幅有限,而从近期的产量、进口量与国内供给量的变动关系看,供给量增长慢于产量增长,这反映出塑料现货市场反馈机制有效率,进口量能及时相对产量进行调整。需求方面,塑料近年出现整体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中短期需求变动更多反映出市场预期变化下的库存量波动。股指是市场预期的良好指标,塑料指数今年以来与沪深300指数高度一致的走势也从侧面印证了上述判断。
  塑料1101合约相对现货升水在11月底至12月初维持在极低的水平,甚至一度呈现贴水状态,这可能意味着盘面超跌;1105合约已触及前期8-9月份“大平台”,见底可能性很大。因而,塑料超跌反弹不可避免,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是否已进入一波新的上涨趋势,但可以肯定塑料已阶段性见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30万吨临储大豆首拍流拍 2010-12-06
· 芝加哥大豆期价触及15个月来高点 2010-09-25
· 中国大豆市场出现洗牌迹象 2010-08-20
· 天气炒作进尾声 谨防大豆回调 2010-08-19
· 官员呼吁中阿贸易应避免“大豆化” 2010-08-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张健: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思想]孙兆东:CPI“破5”缘何加息迟滞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