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品牌需警示外资并购风险
2010-12-10   作者:张琴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牌与跨国公司“联姻”不断,从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娃哈哈与达能,再到美加净、小护士、大宝,类似合作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于民族品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为了自身的壮大发展,与跨国公司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在与外资并购中,中国民族品牌需要自立自强,增强风险意识和防御能力,保证自己的正当权益。
  在饮料市场,包括天府可乐在内的八大名牌中有七家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之后无一例外地在市场上消失;在化妆品市场,国外品牌已占据75%的市场份额;在啤酒行业,年产5万吨以上的60家企业中有72%被合资;在洗涤用品市场,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被外商“吃掉”3个;在感光行业,除乐凯一家外,其余的全部被国外“吞并”……民族品牌和跨国公司合资热潮中,一些国产品牌就此被雪藏了,部分跨国公司通过合资获得合法进入中国市场的“许可证”,进而掌控市场定价权。
  就在天府可乐向百事可乐提起诉讼的2009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引发了巨大争议,随后这一迄今外资在华最大的收购案宣告失败。这是自2008年8月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通过反垄断审查的案件。比起16年前“一厢情愿认为外资来帮助我们发展壮大品牌,合作后没有话语权和决策权,缺乏对国际规则法律的了解”的天府可乐,也许这就是一种变化,也警示着其他民族品牌。
  类似的合作并购现在越来越多,民族企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吸取以前案例的经验教训,并不断学习和掌握国际规则,才能充分保障自己的权益和民族品牌的壮大发展。比如,民族企业可要求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民族品牌产品的生产份额、销售渠道及对象,尤其是对违约责任及赔偿条款进行细则规定。
  外资开放进来的也许是“鲇鱼”,也许是“鲨鱼”。外方更注重市场占有率的长远性,也熟悉国际规则和相关法律,对于还很弱小、缺乏经验的民族企业而言,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外方变相侵吞,不仅获利甚少,甚至可能完全丧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品牌和企业效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金陵饭店:酒店民族品牌第一股 2009-06-12
· 13年合作终成空 民族品牌天府可乐渐消亡 2009-03-23
· 涂料业民族品牌“红狮”被民企富思特并购 2009-02-23
· [风云人物]民族品牌享誉世界——张瑞敏 2008-12-12
· 多年合作终成空 民族品牌渐消亡 2008-11-2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两个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义·[思想]陈思进:一辈子租房又何妨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