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基金经理”挑战基民神经
基金公司培养基金经理 基民买单?
2010-11-26   作者:记者 吴黎华 韦夏怡/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今年以来,随着新基金产品的疯狂发行,基金业从业人员数量捉襟见肘,众多年纪轻轻、缺乏甚至没有基金实战经验的新基金经理纷纷上位,被基民戏称为“娃娃基金经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反应的实际上是中国基金业畸形发展的现状。

  “娃娃基金经理”赤膊上阵

  24日晚间,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决定增聘熊志勇先生担任国投瑞银瑞和沪深300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与现任基金经理LU RONG QIANG共同管理该基金。
  资料显示,熊志勇曾任职于天狮投资中心、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量化分析和证券研究工作。2009年12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担任高级量化研究员。也就是说,从这份履历来看,这位“新鲜出炉”的基金经理甚至连助理都没有担任过,便直接上位基金经理。
  而就在稍早前的11月18日,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称,决定增聘刁羽担任富国汇利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与饶刚共同管理富国汇利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公开资料显示,刁羽先自2007年3月开始从事证券行业工作,曾任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研究员、交易员;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助理;2009年6月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国天时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助理;2010年6月至今任富国天时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也就是说,这位只有3年多证券行业从业经历、刚刚迈过证监会所规定的基金经理必需的从业年限的刁羽已经开始同时管理两只基金产品。
  以上的两位并非特例,在近年来基金产品迅速增多,基金市场快速扩容的背景下,大量的新基金经理正在迅速走上岗位。民生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伴随着市场的回暖,10月份基金经理的变更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15家基金公司在10月份新任命23名基金经理(其中包括新成立基金的7位基金经理),8家基金公司为其旗下10只基金增聘10名基金经理,增聘现象明显增多。6家基金公司更换了其旗下7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其中招商安泰平衡、招商股票、基金泰和均为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招商安泰、招商股票03年成立以来已经累计更换了10次基金经理)。而在新任命的23名基金经理中,其中有16名基金经理为内部提升,占比高达70%。
  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24日,全国共有公募基金经理583人,平均任职年限仅为2.7年。其中,基金任职年限在10年以上的仅有王亚伟、王国卫、林彤彤、邹翔和尚志民5位,而任职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却达到了170位,占比高达29.2%。
  “成熟的基金经理的证券从业经历一般要达到10年,具备公募基金投资管理实战经验,并且至少经历过一轮牛熊市的考验。”一位基金评价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目前的公募基金市场上,具备了10年以上的证券从业经验并完整的经历过一轮牛熊市的基金经理可谓屈指可数。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任职时间偏短,新基金经理的操作方式往往比较稚嫩,在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时候更是如此。“姜还是老的辣。”一位基金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要想培养出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没有3-5年的时间是很困难的。

  基金“用工荒”促“娃娃基金经理”上位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匆忙把这些刚入行不久的人员扶上基金经理的位置颇有些无奈。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1月25日,基金总数已经达到了674只,份额24858亿份,总资产2.45万亿元。今年1-11月,新基金发行数量就达到了144只,发行份额2478亿份。而仅在2010年11月份,新发基金产品的数量就达到了31只。
  面对基金产品数量的迅速扩容,基金公司的人才贮备并没有准备好。济安基金评价中心研究显示,2006年到2008年基金行业的从业投研人员增长比较匹配,投研人员和产品数量的比例维持在3:1以上。但从2009年开始公募基金产品迅速增加,专户产品又陆续设立,2010年以来基金公司又迎来了基金产品的多通道审批,运作规范的基金公司可以在产品发行上放开手脚。2009年开始,基金行业的产品和投研人员的增长就开始出现不匹配,2010年更是如此,于是打破常规的提拔、不惜血本的相互挖人、一人兼任数只基金、包括投研一体化成了应对之道。由于超常规的提拔,众多证券从业年限偏短,缺乏甚至是根本没有“实战经验”的基金业研究人员便被基金公司匆匆扶上基金经理的位置。
  另一方面,由于从业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极度缺乏,基金公司开始频繁的互挖墙角,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的人才流失极为严重,这也促使其纷纷开始采用内部培养和选拔机制,众多新人也因此有了上位的机会。
  此外,由于激励机制的缺乏,一些老牌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人脉关系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数都投奔了私募基金,更是造成了基金经理的“青黄不接”。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今年9月份,莫泰山辞去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职务。莫泰山的其此次离职,在业内造成的影响甚大。有人称之为“公募基金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人物、影响力最大的一次转会”。 
  分析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大多先在券商或银行担任行业研究员或分析师,随后进入基金公司担任研究员,然后再做基金经理助理,最后被提拔为基金经理。但问题在于,一旦研究员升级为基金经理,作为基金最为基础的研究部门如何补缺?
  在基金公司的架构中,投资部与研究部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门。而在基金公司的梯队培养中,研究部又往往担负着为投资部分“输血”的职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行业研究员已经是身兼数“业”,负责两到三个行业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对于研究员来说,上市公司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研究员走上基金经理的岗位,无疑将会使得原本就不足的人手更为捉襟见肘,也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研究部门的整体研究水平。

  基金频繁换将 投资者买单

  由于基金公司互挖墙角,今年以来基金业人事变动极为频繁,个别基金的历任基金经理人数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数目。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24日,已有115只基金产品的历任基金经理人数超过了5人。其中变更尤为频繁的招商安泰股票、招商安泰平衡历任经理人均达到了11位,基金泰和、招商安泰债券A的历任基金经理人数则达到了10人。此外,长盛成长价值、南方宝元债券、南方稳健成长、基金同盛的历任基金经理人数也达到了9人。数据还显示,以上8只基金产品的人均任职年限均未达到2年,最低的基金泰和的基金经理人均任职年限仅有1.29年。
  招商基金更换基金经理的数量可谓是空前的。旗下的招商安泰股票、招商安泰平衡在今年10月份再次迎来经理的更换。目前这两只基金由刘军和张婷共同执掌。根据公司资料显示,加上招商安泰债券A,招商旗下的这3只基金的任职经理重合度很高,在经历胡军华、陈进贤、贺庆、汪仪、郝建国、周理、曾昭雄、游海、邓良毅等11任经理后,目前的业绩也没有大的起色。
  新任的经理张婷和刘军的资历也比较浅,两人的平均任职年限不过1.59年左右。据wind统计,张婷目前是“一拖五”的状态,共掌管了招商安泰债券A、招商安泰债券B、招商安泰平衡、招商安泰股票、招商安本增利五只基金,其任职以来的回报率也并不突出,分别为5.12%、4.65%、4.86%、10.71%、10.34%。据介绍,2009年刚加入招商基金的张婷专长主要是在固定收益方面,此前是在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从事债券方面的交易、研究以及相关投资管理工作。
  刘军也是“一拖三”,他去年才加入的招商基金,今年8月开始担任招商大盘蓝筹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资料显示,他此前并无基金任职经历,其仅曾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及深圳润迅通信有限公司;2003年起先后任职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从事行业研究工作。民生证券分析师评价认为,变更对安泰平衡和安泰股票的影响是中性的。尽管安泰平衡和安泰股票从2003年成立以来已经更换过10次基金经理,但是业绩还算比较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其一直实行双基金经理制度,因此某一位基金经理的变动并不会对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转而言之,其业绩的增长空间也是比较模糊的。分析人士指出,招商安泰平衡和招商安泰股票自2003年成立以来的7年间已经更换过10位基金经理,平均每1.5年左右基金经理就有一次变更,可以说是变动非常频繁。刘军今年以来掌管3只基金,作为一个基金经理界的新人,其是否能够挑起这个大梁,只能拭目以待。

    “娃娃基金经理”业绩整体向下

    “娃娃基金经理”匆匆上位,那么其业绩究竟如何呢?
  WIND统计显示,在以上的583位基金经理中,有235位公布了年龄,其中,有15位“80”后,分别是万家基金的邹昱和吴印,融通基金的张敏,银河基金的张矛和成胜,易方达基金的张胜记和宋昆,汇添富基金的齐东超,汇丰晋信基金的钟小婧,光大保德信基金的凌超,富国基金的李晓铭,东方基金的王丹丹,大成基金的倪明,博时基金的皮敏,以及宝盈基金的温胜普。以上基金经理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一位拥有博士学历。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以上15位基金经理共管理着22只基金。从任职日期来看,大成基金的倪明2008年1月12日起任职于大成创新成长基金经理,也是唯一一位于2008年以前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此外,博时基金的皮敏、富国基金的李晓铭、汇添富基金的齐东超、融通基金的张敏和万家基金的邹昱也分别于2009年开始管理基金,其余则全部为2010年任职。以上22只基金任职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5.42%。
  以上的22只基金中,剔除不可比较的外,银河行业优选、富国天源平衡表现优秀,今年以来的总回报分别为33.4%和14.8%,均居同类产品第二位。但除此之外,融通新蓝筹、银河银富货币A、银河银富货币B、光大保德信货币、万家双引擎、汇丰晋信平稳增利的今年以来的总回报排名均处于同类产品末端,其余产品则处于中游水平。整体来看,“80后”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除个别表现优秀外,大部分处于中下游水平。
  “姜还是老的辣。”一位基金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80后”基金经理接受新的投资理念的能力较强,在操作上也比较勇敢。“个别年轻基金经理业绩优异并不奇怪,当年的王亚伟和李旭利刚刚担任基金经理的时候也是30岁不到。”这位人士表示,但总体来看,基金经理的年龄、任职年限与基金业绩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业年限较长的人尤其是在避险、平稳度等方面要好一些,波动率会相对较小。而新基金经理往往仓位波动较大,重仓股频繁更换,尚没有比较稳定有效的投资逻辑。

  谁来为基金产品声誉背书?

  对于基民来说,把自己的钱交给这样一群年轻的基金经理来打理难免有些疑虑。在国外,基金经理一直被看成是“白发行业”,晨星数据显示,美国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为5年左右。
  “以美国市场为例,基金经理的个人声誉非常重要,基金经理往往承诺购买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并有义务定期披露其交易状况,对于这些基金经理来说,是用自身长久的甚至是数十年来的声誉为其背书,基金投资者之所以选择某只基金,也完全是出于对该基金经理的信赖。”一位基金评价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中国则不然,对于普通基民来说,选择某只基金固然会考虑到基金经理的声誉,但更多的,是出于对包括监管层、基金公司乃至政府的信任。“部分基民总有一种模糊的想法,认为政府不太可能眼观自己亏得血本无归,这就意味着,是整个基金行业乃至政府在为基金产品的信誉做背书。”
  基金经理不用以自己的声誉为基金产品背书,基金公司也乐得将基民们的血汗钱用作新基金经理的“培养费用”,部分基民的投资就这样成为了试验品,在新基金的成长过程中被不断侵蚀。
  另外,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的体制下,基金公司只要份额足够,便可坐收管理费用,基民们的投资收益并未同其利润挂钩,基金公司因此寻找各种名义大力发行新基金,也因此放任“娃娃基金经理”纷纷登台。
  “这是一种对投资者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在挑战基民们的神经。”一位资深基民对记者抱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