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三次赴华,本田全球社长伊东孝绅创造了一个新纪录。在5月25日广汽本田新一轮能扩发布会上,他说:“中国汽车市场会在10年内达成年产2000万辆的规模,我们希望类似的产能调整每半年进行一次。”
一向谨小慎微,行事慢半拍的本田终于出手了。1月20日,在湖北武汉,伊东孝绅出席了东风本田二工厂项目签约仪式。此次广本增城能扩之后,本田在华产能将达到78万辆。
锅里的粥必须煲到溢出许多,才考虑到超市买更大的锅,而不是未雨绸缪提前备好容器。缺乏进攻心态,更没有冒险精神。这决定了,与大众、通用,甚至日产、现代的疯狂扩张相比,本田在华的经营效益虽然优良,但也错失良机导致市场份额连续下滑。
伊东孝绅说:“我们也在反省是不是把金融危机判断得过于严重了。”也许不少人会认为本田在承认战略失策,但其实这仅仅是一句托词,因为即便重新来过,本田也断不会如现代汽车那般豪赌。
无论是广本还是东本,今年启动的能扩计划都不是反省的结果,而是因为锅里的粥已经溢出许多了。在超过100%达成产能的背后,支撑本田同时启动两个合资公司能扩计划的另一个原因是合资公司自主品牌的呼之欲出。
曾经创造过诸多业界第一,一度引领中国合资汽车风潮的广本又率先跨出了一步。除了稳步推进的理念品牌首款车型外,广本加快了产品研发、测试的硬件建设。在增城工厂能扩启动的同时,全新的试车场也一并提上日程。广本执行副总姚一鸣不愿过多介绍研发规模,只描述说,实验场的用地已经批下来了,不用平方米计算,而是用平方公里度量。
姚的自豪感溢于言表。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合资企业,理念的推出不仅意味着多了几款量产车型,更重要的价值是打开了广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门。
从合资企业仅仅是加工厂到上海大众朗逸和上海通用新赛欧的产品本地化开发,汽车合资在过去26年间飞速发展,已经显现出今非昔比的态势,但源于品牌的束缚,无论是“亲生”还是“嫡出”,都无法挣脱以外方合作伙伴为主体的事实,因此整体都属于汽车合资1.0级范畴。
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正在经历与中国的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共同演化的过程。随着本土企业的成长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必须改变战略。以品牌本土化为龙头的全系价值链的本土化预示着,中国汽车合资的2.0级时代已经到来。
本田在华新一轮能扩的背后是全系价值链本土化的开始,以广本、东本自主品牌的推出为标志,依托成熟的制造工艺和灵活的成本控制能力,它们不仅会对合资竞品构成威胁,也会蚕食自主车企的市场空间。
汽车合资的2.0时代是新一轮车市博弈的开始,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