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将在2011年2季度结束前最多购买6000亿美元较长期限国债,并维持现有的对到期证券回笼资金再投资的政策。这意味着未来8个月平均每月美联储大约可以购买1100亿美元的国债,其中350亿美元来自到期的MBS和机构债回笼资金,750亿美元来自最新的国债购买计划。
2009年3月美联储首次大规模启动量化宽松时(以下简称QE1),对滥印货币的忧虑直接转换成美元的贬值压力,美元指数从85左右一路暴跌至11月份的74附近,众多市场评论担忧此次量化宽松重启(以下简称QE2)会诱发美元再次大跌。笔者认为,美元的长期贬值风险的确在增加,但近期美元料将不会大幅下滑。
QE2和QE1虽然都是由美联储购买债券,但“形相近”而“神不同”。
首先,两次宽松力度差异较大。
QE1总规模为1.15万亿美元,包括3000亿国债,7500亿MBS和1000亿机构债,远大于QE2的6000亿美元。
美联储预计,未来8个月平均每月到期的MBS和机构债回笼资金能够维持在350亿美元左右。必须指出,美联储将回笼资金再投资于国债,本质上属于“腾笼换鸟”式的资产置换,这不会对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构成扩张压力,因而也不会对美元汇率构成新的威胁。QE2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施加的压力主要来自新增的6000亿国债购买计划,但这一计划是否会按照预期每月平稳执行仍存在一定疑虑。美联储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将根据未来获得的信息对其债券收购活动的进度和资产收购计划的整体规模进行定期回顾,并将在必要时候对这项计划做出调整”,这其实是给了美联储以充分的灵活性和回旋余地,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国债收购计划甚至有可能中途暂停。
此外,目前有舆论认为,如果此轮量化宽松未能取得足够的成效,美联储可能在2011年2季度后推出QE3,但目前来看这类言论仍属捕风捉影,美联储并未就未来的行动做出明显暗示。
其次,宏观经济背景完全不同。
2009年美国经济极度困难,在QE1启动前金融市场处于高度恐慌之中,高坏账率威胁着众多金融机构的生存,在“不知道谁将下一个倒下”的市场氛围中,市场流动性极为紧张。QE1的首要目的不是刺激经济增长,而是解除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因此以当时流动性严重不足的MBS为主要收购对象。
今年美国经济已经较去年明显好转,GDP连续正增长,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此时QE2的首要任务是压低市场利率水平,刺激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投资,为经济复苏赢得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帮助复苏势头稳定发展。因此QE2的收购对象已经全部变成国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联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强大信心。
未来美国的经济数据可能并不逊色于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而这将给美元的未来走势带来较去年更多的不确定性。11月4日,美国公布10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5.1万,好于市场预期,该消息迅速将欧元对美元汇率从刚刚突破的1.42打压到1.40,这也许是下一阶段汇市动荡的一个缩影。
第三、市场已经提前消化预期。
这可能是QE2和QE1最重要的一点区别。相对于QE1,市场对QE2的推出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美联储在8月就早早透露出采取新举措刺激经济的意向,并在8月10日宣布将到期MBS和机构债回笼资金再投入公债,9月以来美联储官员又多次在各种场合对重启量化宽松发表言论。在美联储的有意引导之下,市场一度预期QE2的规模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后预期逐渐收敛于每月购买1000亿国债,至少连续购买5个月。美元汇率也伴随这些猜测大幅下滑:9月初至11月2日(即QE2启动前),美元指数大幅下挫7%,跌穿77;欧元对美元升11%,突破1.40。
与市场预期相比,QE2在总规模上仅略超预期,但在每月平均收购额度上却又逊于预期,因此可以认为QE2启动前的美元走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QE2的影响。
总体来看,尽管美元有长期贬值的前景,但并不等于美元会立刻大幅下跌,QE2最大的可能是让美元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低位震荡。预计11月份欧元对美元难以上攻1.50,在1.35-1.45区间震荡的概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