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自愿失业,是因为人们觉得工作时,所付出的劳动、所承受的压力和所获得的收入,不如失业时,所获得的失业福利和休闲划算,自愿失业是期望更多幸福的表现。如果回归家庭是某个个体的选择,那么可以认为这个人不适合职场,不适应工作,是个人选择问题,如果六成左右的职业女性这么想,这可能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了。
通常的观念认为:35岁是职场的分水岭,过了35岁,还在原地踏步就基本属于自我放弃,属于职场安乐死。
北京海淀区妇联和上海的一个女性网站,分别做了两个小规模的女性就业意愿的调查,这两个小调查之所以吸引了我的注意,在于调查显示出了一种惊人的一致性,即六成左右的女性,有做全职家庭主妇的意愿,大部分人表示:只要经济情况允许,就愿意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北京以61.8%的比率略高于上海的56.6%。也许这种小规模的调查不具有代表性;也许大部分女性虽然心有所想,并没有付诸行动,但这种回归家庭的意愿,却严重影响了女性在职场的表现。
“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就像是一个被植入心灵深处的观念种子,一旦遇到适合的土壤就会发芽。这类土壤通常是:“不加薪不升职,工作压力特别大”;“加班、拥堵使时间全部被工作占据”;“永远做琐碎的工作,没有提升”;“家庭得不到照顾,舍不得孩子”;“上司无理地指责与批评”;“苦干十年不如炒房一套”;“女强人的社会形象太负面”等等。
可怕的是,这类土壤在现今的职场太多了,几乎随处都是。许多老板与管理者会随时拿出层层递加的业绩指标考核下属;拿“解约”与“辞退”威胁员工。他们的论调是:如果不能不断地挑战自我,取得业绩,那么企业只能用更能带来业绩的人来替代你,甚至有人会说:如果你不进步,你创造的价值已经小于企业为你花费的成本,要小心了。通常的观念认为:35岁是职场的分水岭,过了35岁,还在原地踏步就基本属于自我放弃,属于职场安乐死。
而在企业不断给工作加压的同时,一些职业女性已经把回归家庭当成一种理想,自愿放弃工作,甚至职场流行着这类的说法:“25岁及早解脱;30岁死得其所;35岁回头是岸;40岁虽然晚,也比生不如死强。”她们的论调是:兼顾事业与家庭,一根蜡烛两头烧,必然心力交瘁。虽然有收入才有地位,可老板的气比老公的气好受吗?
对于女人们的选择,男人们也是支持的,据调查大部分能够真正回归家庭的女性,都有一个较圆满的婚姻。或者反过来理解也可以,重视婚姻的女性,在面临家庭与工作的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家庭。
经济学的研究表明:自愿失业,是因为人们觉得工作时,所付出的劳动、所承受的压力和所获得的收入,不如失业时,所获得的失业福利和休闲划算,自愿失业是期望更多幸福的表现。
女性在职场发展,较男性会遇到更多的压力与阻力,即便在男女平等程度最高的中国,也存在受到性别歧视的问题。如同样工作,女性的收入仅有男性的80%左右,女性还面临生育与养育孩子的家庭任务,这一任务本身非常艰巨不说,对女性获得求职与晋升成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