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上购物"到"南下消费"
2010-11-05   作者:吴江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收获太丰富了,下次我要换个大点的购物车!”在香港上水火车站,满载而归的深圳主妇小雯心满意足地笑着,一边等车一边打电话向老公炫耀自己血拼的“战利品”——1.1港元一包的天然海盐、30港元一大瓶的家庭装飘柔、28港元36包装的得宝纸巾……她的手推购物车里,塞满的可不是访港游客热衷的奢侈品和进口化妆品,而是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必需品,甚至还有大大的一桶有机酱油。“没办法啊,深圳的物价涨得太快,不少东西已经贵过香港了。”(据《中国证券报》11月3日)
  昔日港人北上“扫货”,如今深圳人南下消费。尽管深港之间的人流与货流方向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但是,无论是港人北上,还是深圳人南下,其背后的经济逻辑与市场推力却毫无二致。正如过去港人北上“扫货”缘于香港物价高,如今之所以深圳主妇连油盐酱醋都南下香港采购,也同样是为了买便宜货。深港之间物价的悄然逆转,一直瞒不过精明的主妇们。
  当然,香港的物价是不是一定要领先深圳,深圳的物价是不是就不能超过香港,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深圳部分商品的物价贵过香港,似乎也不必过度阐释。更何况,真正意义上的深港同城,恰恰不应该在物价上存在过大的差异。某种程度上,深圳一些东西贵过香港,倒也未必不是深港之间差距缩小的可喜标识。
  不可否认,深圳的经济发展与财富增速,固然有目共睹,深圳物价的上涨也与之不无关系。但是,深圳不少生活用品价格贵过香港,深圳主妇连柴米油盐都要到香港采购,恐怕并不能被视作正常的经济现象。
  事实上,物价肯定不会一成不变,随着市场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有所波动也是正常的规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物价波动都是合理的,举例来说,物价其实更应与居民的平均经济收入相匹配,假如剔除商品的产地与运输成本的差异,同类商品在收入高的地区的价格高于收入低的地区,其实才符合常理,毕竟,人力成本同样是商品成本的重要构成。对香港和深圳来说,由于地理上邻毗,同类商品的产地与运输成本差异其实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候,物价的差异按理只能来自人力成本,而在这一点上,尽管深圳的薪资水准在国内算是高的,但是和香港显然还不能同日而语,这个时候,深圳物价反而高过香港,而且是日常生活用品反比香港更贵,恐怕难言正常,甚至有违经济学常理。
  深圳物价飞涨,不过是近期国内物价上涨的一个缩影,有着相对高收入的深圳市民都难以忍受物价之高,甚至以生活成本高而闻名的香港物价反倒比深圳更价廉物美,国内物价的上涨之猛,由此可见一斑。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国内物价的上涨的确不乏经济因素,甚至不乏专家预测“中国还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但是公众能不能“忍得住”比香港还贵的物价,恐怕并不能被无视。一旦生活必需品等物价真的出现大幅上涨,考验的恐怕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
  应该说,深圳市民其实还算是幸运的,他们好歹还能南下香港去买“便宜货”,对于更多的内地公众而言,他们又该如何应对物价的上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大摩消费领航基金11月4日起发行 2010-11-05
· 基金仍认为消费“钱”景无忧 2010-11-04
· 两主线贯穿结构性牛市 紧抓消费与新兴主线 2010-11-04
· 大消费依然是选择方向 2010-11-02
· 美9月消费者支出小幅增长 2010-11-0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让创业板回归“创业”本能·[思想]仅凭“定量宽松”难救美国经济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