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8日发表题为《在全球货币战争中,没有赢家》的文章,以下为文章摘要:
拿军事用语打比方应该慎重。在全球实力最雄厚的国家的财政部长会晤之际,人们谈论的是货币“战争”。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战争即将发生,有什么办法可以捞一笔战利品?
从某种角度来讲,货币战争就是现代的贸易战。如今上流社会已经不时兴承认自己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了。现在全球化的好处几乎被认为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果说各国不能再明目张胆地用关税来保护自己,它们仍可以把货币作为挡箭牌。币值被低估的货币会让进口商品对国人来说变得较为昂贵,而出口商品对外国人来说则较为便宜。而这也正是关税所造成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的经历一再表明,与市场抗衡是没有意义的。各国政府为了让汇率远离其根本价值而采取的所有努力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阶段留下的历史遗产是,形成了外汇这一资产类别。但是新的体系是危险的,因为外汇和其他所有市场一样,有过头的倾向。因此,近10年来,我们看到货币的币值在投资者而不是政府的操控下保持着不切实际的水平,投资者有时通过银行运作,有时则通过大型对冲基金来操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采取套息交易手法:借低利率的日元,然后买高利率的其他货币。这使得日元因人为因素而疲软,而其他货币则因人为因素而坚挺,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08年泡沫破裂之时。
当前的局面有两点令人担忧。首先,几乎所有的政府都想立刻让本国货币贬值。有些国家有能力这样做。中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来让本国货币保持疲软。而美国的做法则是印制美元,通过降低美元利率来强行拉低美元,让人愈发认为美国会出现通货膨胀。
其他尝试公开干预的国家则以失败收场,其中以日本为首。这些国家,特别是巴西最终不得不自食苦果,守着估值过高的货币。它们现在正尝试限制货币的流入。这正是货币战争的表现。如果汇率居高不下的输家拿起关税这一传统的贸易武器,那将导致灾难,而它们这样做将是合乎常理的,也许从政治上讲也是必要的。
其次,投资者仍试图让货币偏离其根本价值。套息交易重现,有时美元取代了日元当初的地位。不断增长的新兴市场以及商品出口大国的货币则在升值。
这样看来,存在着双重风险。首先货币战争的“输家”会突然行动,发动贸易战;其次,货币交易商会像2008年那样陷入困境,损失惨重。他们的损失会波及金融体系的其他领域,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如果各国都想削弱本国货币,那么结果就是对法定货币的信心降低。这正在推高金价。如果谈论货币“战争”真的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至少意义之一是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赢家。